当前位置:

“小巨人”渐成长,引爆长沙“大能量”

红网时刻记者 彭超 长沙报道

在长沙,有这样一批中小企业:它们规模不大,但一个或几个产品却在国内甚至全球某一细分市场出类拔萃。这些排头兵企业以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而被称为行业“小巨人”。

相较于中国500强企业的“大而全”,小巨人企业呈现的是“精而美”,它们在细分领域掌握着绝对的市场话语权。

gaitubao_微信图片_20211016172003.jpg

中大创远自主研发的螺旋锥齿轮干切铣齿机床。

世界数控机床市场闯出“中国黑马”

在位于长沙经开区的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大创远”)生产车间内,一个个约3米高的“大家伙”正在安装调试,它的名字是螺旋锥齿轮干切铣齿机床。目前世界上能研发生产这种机床的只有3家企业,中大创远是唯一的中国企业。

“这个机床有6个不同规格,生产的最小齿轮直径10毫米,最大可达1600毫米,计算软件和加工软件完全自主研发,30%关键零部件自制。”中大创远齿轮加工车间负责人刘慧平介绍,这台机器生产一个螺旋锥齿轮只要4分钟,传统湿切加工螺旋锥齿轮的机床则需要30分钟。

螺旋锥齿轮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多年来,加工这个精密件的机床一直被欧美国家垄断。中大创远的数控机床问世,实现了国内该机床的进口替代,在汽车行业,用中大创远螺旋锥齿轮机床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汽车后桥驱动的关键零部件;在航空航天行业,直升机螺旋桨转向传动齿轮,是创远机床精密制造的“作品”。而该机床售价仅400多万元一台,不但占据了国内市场95%以上的份额,也迫使同类型的进口设备从原本单价1000万元降至800万元。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基础,被视为“工业之母”。大到生产一艘航母、一架飞机,小到制造一个螺丝、一段轴承,都离不开数控机床的支撑。我国是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和数控机床进口大国,但很长一段时间来,高端数控机床严重依赖进口,技术和工艺皆受制于人。

从2011年第一代螺旋锥齿轮干切铣齿机床问世,中大创远的产品性能指标、稳定性、精度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企业车间每天满负荷生产依然供不应求。近三年,企业产值每年增长50%以上。今年上半年,产值达1.6亿元。凭着多年核心技术的积累创新,2021年,中大创远连获长沙市、湖南省和国家小巨人称号。

中大创远成为继欧美品牌之后,全球第三家掌握螺旋锥齿轮成套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一味模仿是没有出路的,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能为中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争夺更多话语权。”中大创远副总经理余娟说,中大创远不仅在追求先进技术突破,也在积累和探索高精尖制造模式的探索和积累。企业计划在长沙建立一座高端数控机床产业化制造基地,打造该领域的中国工业母机高地。

gaitubao_微信图片_20211016170010.jpg

长步道自主研发的国产首支全画幅变焦电影镜头。

苦心研究造出中国电影镜头

中国已成为影视剧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但拍摄设备的精密部件的研发生产还是空白。今年9月,国产首支全画幅变焦电影镜头在长沙雨花经开区的湖南长步道光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步道”)问世。镜头可实现28-85mm 3倍变焦,广角到中长焦的高质感视觉,成像优秀。其标配PL原生卡口,同时提供全系列,以及和SLASHER系列通用的EF卡口、E卡口适配多种摄像机系统。目前国内拍摄高清电影都是用欧美镜头,长步道的电影镜头面市后,有望取代进口。

长步道在雨花经开区成立仅3年,其自主研发生产的机器视觉用工业镜头国内占有率排名第一,全球占有率第二,遍及全球1000多家客户。“我们花了十年时间,工业镜头国内占有率从0到18%,改变了国外产品占主导的局面,现在一年企业能卖30万个镜头,售价只有国外同等镜头的一半左右。”长步道董事长李四清说。

长步道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拿下多个“首创”:1.5亿像素工业镜头,为全球首创;360°内外壁测量用镜头等填补国内空白;在相机设计、图像处理、算法、机械结构、电子技术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90项;成为国家工业镜头标准制定的牵头单位…..这些荣耀的背后承载的是“要让中国镜头看世界”的梦想。

在光学行业摸爬滚打几十年,李四清有着十足的“野心”。“市场上没有中国人做的镜头,都是用国外的,既然没有能力做摄像机整机,那我就从镜头做起。”李四清立誓要做中国民族的光学品牌,“要敢于尝试,要去走才知道路的前方是否有鲜花。”

未来三年,长步道机器视觉用工业镜头销量可达100万个,销售额预计到10亿元。拿下国家“小巨人”资质,长步道信心满满,正谋划建立国内工业镜头检测中心。“企业投入研发经费的比重已超过销售收入的10%,我们希望做出更多更好的新产品。”李四清说。

gaitubao_微信图片_20211016171816.jpg

族兴新材自主研发的铝颜料产品广泛用于汽车涂料、金属颜料、军工、自热材料等行业。

“小巨人”企业总资产达1074亿元

小巨人企业,在制造业特定细分领域中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处于产业链中的关键位置,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今年以来,长沙分别新增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3家、132家和100家,总数分别达到69家、312家和50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截至2020年底,长沙“小巨人”企业总资产1074.86亿元,呈现出资产、收入、效益全面上升的良好态势。

据统计,90%的长沙“小巨人”参与了省、市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其中以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新能源装备四个产业链聚集度最高。有社会机构数据统计,长沙“小巨人”企业虽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5%,却贡献了27.7%的主营业务收入和29.2%的利润,“小巨人”焕发了大能量,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从近些年长沙被认定的企业来看,首先是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小巨人”就是在此基础上“选好选优”,培育聚集主业、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专注于细分市场的企业。企业自身努力加之政策春风,长沙“小巨人”在各自赛道上纵横驰骋,跑出一匹又一匹的黑马。

“长沙‘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已形成国家、省、市三级联动的梯级体系,‘十四五’期间,省级‘小巨人’计划新增300家,国家级‘小巨人’突破100家。”长沙市工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双恺介绍,长沙要重点聚焦22条产业链,集中精准发力,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的“小巨人”企业,壮大全市经济实力。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阳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1/10/16/10300555.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