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污水“养出”园林景观,陈家桥打造人工湿地2.0版

微信图片_20210712122426.jpg

陈家桥村全力加强水生态保护。

红网时刻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走进宁乡市菁华铺乡陈家桥村,乡村的美好风景和美好生活正诗意相连:屋舍俨然,绿树成荫;田园阡陌,花开满径;侍郎河静静流过,一池碧水随风荡起波纹;清澈的池塘宛如颗颗明珠散落,在阳光下显得耀眼夺目……

山因水而秀,村因水而美。近年来,陈家桥村全力加强水生态保护,将小微水体整治融入乡村振兴,走出“生态为上+样板打造”新路径,逐步形成良好的治理机制,让“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的景象成为村民宜居生活的写照。

微信图片_20210712122419.jpg

陈家桥村“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的小微水体示范基地。

相较城区而言,农村生活污水更为分散,规模也较小,如何处理?陈家桥村因地制宜,在皂角湾、木家湾等地建起“三格化粪池+人工湿地”模式的小微水体示范基地。

“我们为每家每户都铺设了专门的雨污分流管道,村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先通过三级化粪池预处理,再利用管道集中接入人工湿地,经过细沙、石砾沉淀、过滤,微生物颗粒分解、转化,再由植物吸收净化,达到农用灌溉用水的标准。”在木家湾小微水体治理示范区,陈家桥村党总支副书记付素清指着三个种满绿狐尾藻的池子介绍道。

记者注意到,在该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排水口,一股股清水顺着沟渠流入稻田,不仅闻不到臭味,水里还有一尾尾小鱼游得正欢。

而针对零散住户,污水则采取四格化粪池的方式进行处理,格子里种植的美人蕉、兰草等植物,也成了村里一道道风景线。目前,陈家桥村无害化厕所率达到100%,“蚊虫少了,臭味没了,环境美了”成了村民们的一致感受。

微信图片_20210712122423.jpg

创新打造景观湿地。

就在去年,陈家桥村集思广益,打造人工湿地2.0版,把污水处理与休闲游玩、园林绿化结合起来,这一创新还获评了国家专利。在易家湾,记者看到,一处面积约百来平米的圆形水系景观成了村民们的“打卡点”:一湾碧水环绕着一个圆形花坛,花坛里种植着美人蕉、兰草、绿狐尾藻等植物,花朵鲜艳,绿叶娇翠,层次分明;水里荷叶田田,锦鲤嬉戏其间。每到茶余饭后,大家总喜欢到这里来看看景喂喂鱼。

不仅更好看,功能也更强。这处长沙目前最大的乡村污水处理系统,可同时处理100多户人家的污水。“设计上,我们在排污管道上增加了隔油池和隔污池,避免时间长了管道出现堵塞。而且在收集污水时,我们会适量接入一些雨水形成流动,让景观湿地的水活性更强,更有利于动植物的生长。”付素清说。

既要治理得好,也要保护得好。据了解,陈家桥村近年来抢抓“河湖长制”政策春风,以“河湖长制”促河湖长治,充分发挥基层引导作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其中,为每一口山塘配备“监护人”,实施长效管理和综合治理,最大程度激活和保持了全村水资源,打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环境优美的水资源生态示范片。

“目前陈家桥村已经完成了400余户村民生活污水处理,今年,我们将继续对剩余200余户集中居住村民实施雨污分流,实现全村生活污水100%收集处理。”付素清介绍,陈家桥村将通过示范片区建设积累经验,加强全村山塘、河坝、沟渠等水系生态治理,实施网格化巡查制度,全面推动全村水生态保护,为美丽家园留下更多碧水,为村民群众守住更多乡愁,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多有效探索。

记者从宁乡市水利局了解到,今年宁乡将在煤炭坝镇、横市镇、沙田乡等5个乡镇着力打造5个小微水体示范片区,目前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同时进一步加强水域日常管护,让老百姓享受更多“水清、岸绿、景美”的水景观,实现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1/07/12/965155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