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就义处——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资料照片。
湖南《国民日报》1930年11月15日关于杨开慧被杀害的消息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熊晓宇 长沙报道
长沙人民路与芙蓉路交叉口的识字岭东北侧,建有一座“开慧双拥社区公园”。小公园里,墙壁上刻着毛泽东纪念妻子所作的诗词,纪念碑前常年有凭吊者摆上鲜花。
这里是革命战士杨开慧的就义地。1930年的识字岭,与长沙东大门浏阳门隔着一箭之遥,是个坟堆遍野的行刑场。是年11月14日,秋野荒凉中3声夺命枪响,年仅29岁的忠贞战士在此陨落,识字岭上刻下了深深的“骄杨”印记。
“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成功。”…….倒在识字岭外的杨开慧,是为革命不惧牺牲的典型代表,句句遗言铿锵有力,闪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识字里社区内保留的老长沙照片和浏城桥沙盘模型。
对于居住在附近的“老长沙”们来说,杨开慧烈士就义的故事是从小就听惯的。
老画家杨克起在1953年随家搬到识字岭,住所离杨开慧英勇就义的地方不到10米远。那会儿,由于新中国成立前被用作国民党的军火仓库,识字岭这片烈士的殒身之地,常被当地居民叫做“子弹库”。
6年后,长沙市自窑岭至杨家山段修了一条马路,路基宽16米、路面9米,长1560米,路况为“卵石、明沟排水”。根据规划,这条路西起比窑岭更靠西的识字岭,所以被命名为“识杨路”,这个路名的另一层含义,便是纪念杨开慧烈士。
时间是一双鬼斧神工的手,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蜕变。坟堆、军火库都被抹去,浏阳门不见了踪迹,浏城桥下的粤汉铁路变成京广铁路又东移,如今成为贯穿了长沙南北的芙蓉路,而最初仅一多公里长的“识杨路”更名为“人民路”,渐渐地有了“人民西路”,又有了“人民东路”,成为长沙最长的东西向主干道。
“七里之城”扩容了84.7倍,识字岭这个当年烈士就义的地方,成为了长沙城区东西最长与南北最长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口。两条“大动脉”联通着这座网红之城,八百余万星城人民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曾经的荒芜萧瑟如今已是人群熙攘。
开慧双拥社区公园内,不时有家长带着小孩驻足在宣传栏前讲述着烈士的故事。
墙壁上刻着毛泽东纪念妻子所作的诗词《蝶恋花》,老人们在公园里散步、休憩、读报。
为弘扬开慧精神而建设打造的开慧双拥社区公园坐落在交叉口东北侧,与两旁的车水马龙相比显得静谧。白发苍苍的老人在这里散步、休憩、读报,不时有家长带着小孩驻足在宣传栏前讲述着烈士的故事。每逢纪念日,总有团体、个人来到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致敬哀思。
从小无数次听大人们说起杨开慧,长大后千万次注视、经过这个公园,杨克起觉得自己始终在受杨开慧激励。从事油画创作50多年,他创作了《人间知己》《骄杨颂》《清水塘》等与杨开慧有关的多幅大型油画。
杨克起经常志愿在公园所属的识字里社区为辖区青少年讲授杨开慧烈士的事迹,在这片烈士牺牲的土地上,和杨克起一样,“骄杨”精神在很多人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我来做志愿服务啦!”老党员周石娟每周至少3次来社区报到参加志愿活动,卫生清扫、垃圾分类督导、走访慰问、政策宣传,她总是讲,“人虽退休,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退休。”
不到一年时间,周石娟所在的“慧先锋”志愿者队伍就壮大到百余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物业便民、人居环境、群众文化……志愿者们把杨开慧烈士在战争年代“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牺牲精神转化为和平年代“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着力为居民们营造更舒适的生活环境。
社区办公楼里的“开慧微展厅”,社区网络中的“开慧之声”“开慧故事会”,楼宇商圈、社区庭院中传播的“汇声慧色”精品党课……烈士虽已倒下,但识字岭上,“骄杨”精神早已星火燎原。
来源:红网
作者:熊晓宇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