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将突出“两山”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高地。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强力抓攻坚、抓转化、抓平台、抓人才,加快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2月20日,全市奋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市委书记吴桂英的话掷地有声。
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大会现场印发了《长沙市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长沙市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将实施五大行动,到2023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万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2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显著高于全市GDP增速,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亿元,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平台200家,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新增技术经纪(经理)人800名。为当好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领头雁,为我市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大会部署,未来三年长沙科技创新将主攻重点,实现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再进位、力争进入前5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00家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00亿元以上;实施“揭榜挂帅”科技重大攻关项目30项; 建设15个以上新型研发机构,引进3个以上具有国内或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创新平台,力争实现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1 “强区”建设推进
原文
推动自创区各园区精准定位、创新升级。突出“两山”建设,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布局5家新型研发机构,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高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做强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实验室、计算媒体研究院、区块链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重点攻克虚拟现实、智能交互、数字内容自动生成等关键技术。培育壮大科技平台。全力支持申创岳麓山国家种业创新中心、国家战略性稀有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开发与精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谋划大科学装置落户长沙,建设一批市场化导向的新型研发机构,三年新增200家市级以上科技平台。
解读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特别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到,长沙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总面积为248.8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为135.8平方公里,拓展区为113.08平方公里。
2014年,国务院批复建设长株潭自创区,长沙自创区建设范围为长沙高新区 (“一区四园”: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市内政策区)。2020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湖南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2020年11月,长株潭自创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原则同意通过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支持自创区发展,省政府办公厅于2020年12月下发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根据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市政府于2020年12月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长沙市自创区由长沙高新区的“一区四园”拓展为15个园,覆盖面积增加到248.88平方公里。
未来三年,长沙将实施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建设行动,其中之一就是推动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扩区建设、制定实施长沙自创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此外,还将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和开放创新平台,在智能装备、智慧工厂、智能网联汽车等方向成为国家标杆示范。推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创策源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V谷”。
2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原文
围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硬科技领域,对接长沙市22条产业链,梳理“卡脖子”技术, “揭榜挂帅”实施核心领域关键技术攻关20项,集中突破一批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关键零部件、材料及工艺。聚焦工程机械、安全可靠计算机及应用创新、装配式建筑、基因技术及应用等领域,分年度征集筛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组织实施30项科技重大专项和300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解读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长沙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科技奖74项,位居全国前列。“大深度高精度广域电磁勘探技术与装备”为我省时隔多年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101米臂架泵车、硬岩盾构机等“大国重器”助力国家超级工程;飞腾CPU、麒麟操作系统、景嘉微GPU等形成自主可控软硬件生态体系。
未来三年,长沙将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揭榜挂帅”实施30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率先攻克分布式智能液压阀控系统、智能网联汽车线控集成制动系统、手术机器人及其操作系统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3 高新技术产业提质
原文
做大做强高新产业集群,到2023年,自创区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3500亿元、3000亿元、2500亿元、2000亿元。加速培育未来新兴产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网络安全产业、区块链产业、基因检验检测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2023年,自创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200家。
解读
创新推动了城市发展,也撑起产业发展高地。目前,长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4个高新技术领域的7大产业集群已成为千亿产业。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4100家,占到全省的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
未来三年,长沙将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培育以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主线的科技型企业梯队。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升”,支持科技型企业加快上市,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融通创新。鼓励园区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
4 科技创新人才集聚
原文
完善互融互通的人才协同机制,推进与株洲、湘潭两地人才引进互融互通、人才培养共育共培的人才一体化发展。赋予企事业单位更大的用人自主权,探索实行首席科学家制度和人事关系双聘制。推进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到2023年,自创区内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达到200名,选派科技特派员200名,引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名。
解读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和团队的支撑。长沙科教资源丰富。目前,全市共有59所高校,97个独立科研机构,61名两院院士,73万多名在校高校学生。高新技术人才净流入量稳居全国前列,人才总量达150万,2020年更是获评“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最具潜力城市。
未来三年,长沙将实施科技人才领跑行动。发挥院士等顶尖人才支撑作用,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团队(人才),柔性引进国内外创新团队(人才)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建设海归小镇、长沙(洋湖)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5 创新创业生态优化
原文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打造统一的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到2023年,自创区内建设技术转移转化基地10家,新增省级技术合同登记点2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00亿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到2023年,自创区内万人有效发明专利达到45件。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开展知识价值融资试点,积极探索财政资金与银行贷款相结合支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机制。
解读
良好的生态是创新创业的保障。为此,自创区不仅成立了高规格的建设推进委员会,全面统筹行动计划实施,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还从政策、资金和其他要素等三方面给与保障。比如研究制定自创区专项政策,争取在财税、科技、金融、人事、土地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取得成效。做好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价,切实解决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设立自创区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自创区建设发展。探索差别化政策指导,在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改造、环保、科创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开辟绿色通道。
自创区的建设需要长株潭三市科创资源的有效融合。为此,《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将探索开放共享的科技合作模式。强化与株洲、湘潭协同联动,共同谋划布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增强长沙配置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能力。
从全市层面来说,未来三年,长沙将实施创新生态优化行动。成立长沙科技创新委员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立法,加大保护执法力度,成立长沙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扩大高新技术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设立“知识价值融资贷款”等。
记者观察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战之年。在新的发展阶段展现新气象,长沙制定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战略战术齐备,科技创新再出发的号角已清晰可闻。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形成。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培育发展的新动能,科技创新的关键性作用正日益凸显。长沙将强力抓攻坚、抓转化、抓平台、抓人才,在科技创新等领域对标国际、国内先进一流,向最好看齐、与最强比拼。这份雄心壮志源自以“长株潭自主创新现象”为代表的雄厚科技创新实力,体现“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更彰显长沙抬高城市发展坐标,当好实施“三高四新”战略领头雁的使命担当。
这将是一幅令人心生向往的图景。我们将见证一批关键性技术被攻克,一扫被“卡脖子”的窘迫;见证无人驾驶、手术机器人等“黑科技”走进现实,造福市民……而在此过程中,必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广阔舞台,为企业行业发展创造良机,不断催生新的风口、蓝海。
一把手访谈
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中当好领头雁
专访市科技局局长郭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首战之年。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长沙今年将推出一系列全新举措。
为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推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我们根据《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长沙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长沙市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1年工作实施方案》,从建设科技创新载体、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创新生态、深化机制体制改革等六个方面提出了21项具体任务。
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是夯实创新高地的基础。我们将深化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将加速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和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建设,今年将新增50家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载体和平台的打造,来为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改革开放高地赋能。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要让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动性充分激发。因此,我们将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升”,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在总量提升的同时,在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自主研发等核心竞争力上实现突破。进一步推广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建立研发经费会计辅助账。
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将聚焦工程机械、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种源等领域,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卡脖子”技术需求清单,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揭榜挂帅”实施10项科技重大攻关项目。
在推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方面,将重点提升成果转化成效。在加大源头创新支持的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如实施300项长沙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快长江中游城市群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启动长沙市科技创新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小型化、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10场以上;新组建3家市内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培养技术经理人300名,新认定10家技术交易服务机构。推进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并筹划设立若干子基金。
大力优化创新生态,提升各类主体创新活力。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们将实施“科技人才领跑行动”,通过“人才(团队)+项目”的形式,发挥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支撑作用,培育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大力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为外国高端人才提供“一对一”服务,推动科技人才真正在长沙留得住、守得住。
2021年,长沙的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9%;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600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速9%;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80亿元。力争未来几年,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进入前五位,真正成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领头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徐运源 朱文敏 陈楚楚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