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读芙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创建密码

红网时刻记者 肖燕 长沙报道

近日,长沙市芙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即将向“国”字号产业园发起冲刺。记者走近产业园其中三个建设项目,解读产业园的创建密码,聚焦芙蓉区矢志打造中国“种业硅谷”的铿锵足印,扛起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时代担当。

芙蓉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种业硅谷”和现代种业产业链建设的中心工作之一,于2019年6月获批创建,共22个建设项目,聚焦水稻种业,整合土地、人才、院所资源,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有序推进“一中枢、两平台、两基地”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水稻种业科技创新示范区。

保存基因秘密 打造“种子银行”

第一站,来到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的“特异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项目。

一度丢失香味的江永香稻,在找到了保存在种质资源库的“祖先”后通过提纯复壮,又恢复了香味。

“通过系统收集保护水稻种质资源,保护水稻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解决品种遗传基础狭窄等水稻生产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这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初心。”正在种子仓库忙碌的水稻研究员段永红介绍。

微信图片_20201119103522.jpg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展厅。

改造水稻资源评价圃60亩,改造种子仓库200平方米,改造种质鉴定实验室300平方米……除了工程类的项目建设,“特异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项目还从多渠道收集特异种质资源、多手段安全保存种质资源、多形式开展共享服务三个方面展开科学研究,在完成种质库改造的基础上,完善种质多样性展示平台建设。

微信图片_202011191035221.jpg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展厅。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芙蓉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措施务实、成效显著,致力于通过该项目广泛收集国内外水稻种质资源,给区域水稻基因资源与育种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实现种质资源战略保存意义,推动我国作物基因资源学科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1191035222.jpg

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展厅的种子。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第二站,来到湖南农业大学的“水稻优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项目。

古语说:仓廪实,天下安。

中国在高产水稻育种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目前水稻育种存在高产品种多,高档优质品种少等问题,如何取得突破?这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唐文帮及其团队正在做的事。

抗旱大棚1.jpg

耐干旱表型鉴定用平台。

“水稻优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项目成员明兴权指着眼前这个大棚介绍:“冬季种油菜,夏季种水稻。我们改造这个700平方米的大棚,控制了温度、光照与湿度,学生、育种公司和科研机构等都可以来这里进行耐干旱表型鉴定试验。”

抗旱大棚2.jpg

耐干旱表型鉴定用大棚。

唐文帮及其团队通过建设5个智能气候箱,采购40台仪器设备,改造升级耐干旱表型鉴定用大棚等搭建水稻耐高低温和耐旱表型鉴定平台。同时,通过“水稻优异基因挖掘与种质创新”科学研究,挖掘水稻优异基因,大大提高水稻育种效率。

梯度PCR仪.jpg

梯度PCR仪。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芙蓉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姿态,进一步凝聚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共识,致力于通过该项目种植推广重大水稻新品,更好地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促进水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人工气候室1.jpg

人工气候室。

稻作传万年 稻香飘海外

第三站,来到隆平水稻博物馆的“杂交水稻厅暨隆平大讲堂提质改造”项目。

芙蓉区浏阳河东岸,一组建筑如几颗饱满的稻粒,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光泽,这就是隆平水稻博物馆。作为世界首个大型水稻博物馆,隆平水稻博物馆以“传播稻作知识,弘扬农耕文化”为宗旨,通过1200多件文物展品和丰富的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与杂交水稻相关的文化、知识以及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011201509303.jpg

隆平水稻博物馆杂交水稻厅。

“经过多年努力探索,中国的杂交水稻已从三系杂交稻、两系杂交稻发展到超级杂交稻,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步步成真。展厅里一面展示108种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的大型‘种子墙’,正是近年来中国水稻育种成果的生动写照。”隆平水稻博物馆讲解员介绍。

微信图片_202011201509305.jpg

一面展示108种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的大型“种子墙”。

开馆至今,隆平水稻博物馆举行了“米食非遗文化之旅”“寻源知味、感悟平生”等文化活动,获得了“中国对外援助培训实训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两块“国”字招牌。一批批海外观众来到这里,感受中国优秀的稻作文化和当代农业发展成果。

升级改造400平方米的隆平大讲堂,整合并挖掘反映杂交水稻艰辛探索历史文献资料……芙蓉区充分发挥水稻种业资源和产业聚集优势,与隆平水稻博物馆建设做好结合文章,致力于通过该项目将杂交水稻厅升级改造为反映袁隆平院士永攀科学高峰,不断创新,造福人类的精神殿堂,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以及水稻科技,让杂交水稻这张国际名片更加闪亮。

来源:红网

作者:肖燕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20/11/24/863236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