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决胜在今朝——宁乡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宁乡市消费扶贫集市。

志愿者正在宁乡市黄材镇新桥村蔬菜产业基地帮助贫困户收摘蔬菜。

龙田镇产业扶贫基地。

姜果明在扶贫车间仔细检查产品,严把质量关。

“户帮户亲帮亲 互助脱贫奔小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微心愿认领活动。(本版图片均由宁乡市农业农村局提供)

沩水在广袤的土地奔流,滋养出繁盛的楚沩文明,却难掩藏在深处的贫困阴影。

一个庄严的承诺从湖南湘西传向世界——“精准扶贫”的伟大实践,将在中国贫困地区全面展开。

一股力量,从沩水四方向中心聚拢。宁乡,迎来了脱贫攻坚之战!

31个省定贫困村、5734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摸排出这一串数字,是扶贫战役的开始。

31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已脱贫人口52633人,脱贫退出任务已完成97%!2019年年底,战役已进入冲刺阶段。

层层峰峦已尽阅,且看决胜在今朝!

同心协力,掀起大会战

“将军奋勇,三军用命。”高山巍峨,大河不绝,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宁乡市要如何吹响胜利的号角?

首要任务,在于汇聚众人之力。宁乡按照“五级书记抓精准扶贫”的要求,调整充实力量,构建市乡村三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齐心扶、后盾单位尽力帮、党员干部结对包的帮扶格局,形成了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攻坚合力。

又是一个周末的清晨,宁乡市委办驻煤炭坝镇双龙村第一书记严琼抱了抱还只有一岁多的儿子,告别妻儿,拿起一个馒头,就从长沙家里往村里赶。自驻村以来,他已经记不清在周末加了多少个班了。

驻村以前,严琼是宁乡市委政研室的一名干部,也是名副其实的“笔杆子”。从办公室到扶贫一线,工作性质来了个大转变,他迅速适应环境,一个月时间遍访全村贫困户,摸清了底子,制定了规划,讲出了“群众话”,从“文绉绉”变成了“接地气”。“我是一名党员,驻村书记虽不管村里具体党务工作,但我要全力协助他们的工作,同样要做好‘领头雁’。”严琼说。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随处可见广大驻村帮扶工作队员、村干部、结对帮扶责任人与贫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火热场景。

宁乡市明确要求班子领导带头联村,全市市直单位包村进行指导帮扶、协助解困。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个贫困村的“两委”班子、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均精中选优。

目前,宁乡共派出268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共19361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开展排忧解难济困、入户政策宣讲、扶贫手册填写、助推农产品销售,并因户因人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规划。

为了更深入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宁乡市还利用晚上休闲的时间召开“屋场夜话”,扶贫干部与贫困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聊天谈心。

菁华铺乡陈家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姜玉泉在“屋场夜话”上提出想把自己的房子重新装饰一番,以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该乡党委书记黎国君考虑到他家的具体情况,当场表示全力支持他家的建设。目前,姜玉泉的房子面貌焕然一新;巷子口镇巷子口社区陈淑莲在“屋场夜话”上谈到自己房屋后水渠因邻居养鸡等导致发臭,第二天一早,市委组织部派驻该村第一书记夏勇组织网格干部和居民小组长上门协调,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目前,全市参与“屋场夜话”的人员达到近10万人次,包括党员、群众、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乡村干部。 “屋场夜话”让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坐小板凳,同喝大碗茶,变“群众分散找”为“集中找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多年来奔走乡间,为贫困群众免费送医送药的老粮仓镇村医周白龙;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起早贪黑驻守道林镇鑫星村的国网宁乡供电公司驻鑫星村扶贫工作队员;既无职位、也无报酬,却积极认领贫困群众微心愿;主动下乡扶贫的广大志愿者……在宁乡各个脱贫攻坚战场,党员干部与百姓群众同立愚公移山的志向,鼓足“黄土变金”的信心,汇聚起百川成海的澎湃伟力。

精准“绣花”,扶来好日子

天蓝水澈秋风起,树绿枝满又丰收。8月29日,位于黄材镇青洋湖畔的长沙市农业农汉有限公司果木基地里,沩山乡同庆村脱贫群众姜国龙正在挥汗如雨地忙碌。

“猕猴桃今年进入丰产期,估计可产5000余公斤,品种有红心、蓝心、黄心,在国庆前后就可以出售了!”姜国龙是沩山乡同庆村人,在黄材镇租了60余亩地,种植脆桃、黄桃、紫桃、猕猴桃、糖橙、红皮犁等多种瓜果粮食,“去年我的整体收入大概在18万元左右,今年丰产丰收,肯定要超过去年。”

2014年,姜国龙在黄材镇租了一块地,开始种植果树。在政府干部和自己的努力下,姜国龙获得了宁乡农商银行的免息贷款,为西瓜和黄桃种植基地争取到了启动资金。随后,他的果木基地干得风生水起,每年都能拿到3000多元的“滴灌式”资金补助。

脱贫攻坚,最根本的途径是发展。有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2020年,宁乡市产业扶贫工作聚焦群众稳定增收和市域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抓龙头、带产业、建基地,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活力,增添发展后劲。让扶贫由“输血”变为“造血”,从根本上确保脱贫效果持续稳定。

为了打通生产与销售的渠道,促进扶贫产品稳定销售,宁乡市还将“消费扶贫”作为开展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

“龙田扎肉,肥而不腻,下饭喷香的。”“黄鹤黄桃沁甜的,欢迎大家来试味。”“自己做的手工红薯粉,爽滑有嚼劲。”……

7月5日,“龙腾盛世·欢乐楚沩”宁乡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之扶贫集市在长沙方特主题乐园门口开市,现场共设置了100余个农副产品销售展位,来自宁乡市29个乡镇(街道)、宁乡对口帮扶的龙山县和新化县,以及火辣辣食品等企业参展,售卖产品包括贫困户自产农副产品、各类农业合作社以及扶贫车间生产的农副产品等,品种达300余种,当天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

目前,宁乡市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优先采购扶贫产品。今年以来,该市通过食堂采购、重大节日工会团购、组织“消费扶贫”主题日销售、发动职工日常认购等方式购买农产品,消费扶贫额已突破2000万元,带动6万余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有的贫困户有创业的激情和能力,有的贫困户希望能在家门口就业解决温饱,我们根据不同的情况,精准施策,来帮助他们实现脱贫。”宁乡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辉介绍,从去年开始,宁乡市还以发展“扶贫车间”为突破口,积极引导企业到乡村创建扶贫车间,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形成“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富一方”的扶贫格局,用“小车间”来撬动“大扶贫”。

此外,在坚持与中央、省扶贫政策大方向保持稳定一致的原则下,宁乡市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创新易地扶贫搬迁、“滴灌式”扶贫、公益性岗位等政策措施,推动脱贫攻坚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提升贫困户获得感的若干意见》《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

以《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为纲领,明确社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医疗保障、就业扶贫、危房改造、道路交通 、饮水安全、产业扶贫、医疗救助、电商扶贫、旅游扶贫 、信息文化科技、金融扶贫、农网改造等16大专项扶贫配套政策,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各领域的政策体系。市、乡、村三级均建立了精准脱贫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这4个关键问题。

一项项扶贫政策指引贫困群众走向脱贫路,迎来好日子。

扶贫扶志,干出精气神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

脱贫攻坚奔小康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终究要靠广大群众的辛勤奋斗和创造实干。贫穷不是宿命,苦熬不如苦干。只要自强而不息、自立而不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就一定能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

家有年近七旬的母亲、尚在读大学的女儿,自己却患有多重二级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活。面临如此困境,灰汤镇古南桥村刘见桥如何脱贫呢?几年来,他依靠家门口的地、水塘和产业扶贫政策支持养殖的鸡、鸭,撑起了整个家。

“我女儿出生后,妻子就离家出走了,至今未归。8年前我又遇到了车祸,花了5万多元的治疗费,腿部还落下了残疾,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45岁的刘见桥说起往事,眉头紧锁,不愿意多提。

三年前,古南桥村驻村队员罗明湘给刘见桥一家带来了希望。自了解到他家的情况以来,罗明湘总是隔三差五找刘见桥谈心,开导并鼓励他重拾信心,把家里操持好,为女儿做好榜样。

“我们把惠农政策、低保、残保、医疗、教育和产业帮扶等相关政策都一项项落实到位,鼓励他党委政府没有放弃任何一户贫困户,只要他提振信心,就一定有脱贫的希望。”罗明湘说。

在驻村队员、帮扶责任人及镇村扶贫专干的帮扶下,刘见桥一家渐渐走出困境。现在母亲帮忙操持家庭,他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开展种养业,补贴家用,去年7月份女儿考上了衡阳的一所大学,同时利用节假日打工赚取生活费,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黄材镇石山村村民姜果明也曾面临困境,他不仅通过努力走出低谷,还成了当地有名的“领头雁”。

2015年工地的一场意外,姜果明摔伤致残,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断了来源,也就没有了生活的希望。

“我当时只想怎么去赚钱养家,家里除了70多岁的父母要照顾,还有儿女要读书。”姜果明说。

2016年,支村“两委”把姜果明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姜果明说:“虽然我被列为了贫困户,但不能完全依赖国家,所以我绞尽脑汁想着经营一个什么项目。正好有个朋友在深圳一个玩具厂上班,他介绍我搞玩具代加工。”

有了想法和门路,但是没有启动建设的资金,这笔钱对于当时负债20多万元的姜果明来说,是最大的难题。

“我跟他说,一是可以争取政策的扶持,二是如果资金比较少,通过亲戚朋友,甚至于我个人都可以借一部分钱给他。去年7月5日,他就把这个厂子建起来了。”市农业农村局驻黄材镇石山村第一书记喻青山介绍。

姜果明说:“代加工厂一开始采购了12台电车,每个月赚点钱就添置电车,到2018年年底,电车增加到了23台。自从办厂以来,陆续吸纳了一些贫困户,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我们夫妻俩在内的8户贫困户在这里上班。”去年,姜果明的代加工厂被授予了“就业扶贫车间”的称号,带动了当地7户贫困户脱贫。

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民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群众脸上……目前,宁乡市已初步形成了“当前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良好格局。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即将来临,新的征程就在前方。

今朝决胜后,再越万重山。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曼斯 张炜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