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0日电(记者 林露)近日,记者跟随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 竞争未来”主题采访团走进湖南张家界、长沙,了解在这片土地上地理标志如何助力当地农户靠“脱贫致富叶”增收,以及省内高校、企业如何通过政府架设的“桥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实现高效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助力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地理标志助力精准扶贫 “脱贫致富叶”让农民增收
近年来,地理标志在促进张家界特色经济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帮助农民增收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湖南省正在积极推进地理标志助推精准脱贫、服务乡村振兴工作。张家界市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共有地理标志产品80件,地理标志商标162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互保100 100”中方建议名单地标产品1件。数据显示,全省1200余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5000余家,年总产值近1500亿元。其中,46个地理标志分布在50个贫困县,年产值近700亿元,解决了贫困地区22万人就业。“十三五”期间,139万人实现脱贫。
康华公司员工正在按粽叶宽度为粽叶分类。(记者林露 摄)
从长在武陵山片区的野生粽叶,到造福6万山区农民的“脱贫致富叶”,位于张家界桑植县的康华实业有限公司23年间由一家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一家集粽叶开发、收购、加工、销售、出口、种苗繁育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95年至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定点扶贫桑植县,而成立于1997年的康华公司正是国知局帮扶的重点企业。董事长彭澧康向人民网记者介绍说,目前,公司已在湘鄂两省建立四家分公司,18个收购点,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辐射带动了湘鄂西2.3万户6万农民参与粽叶采摘。该公司每年安排7000万收购资金,人均增收1万多元,农民累计增收4亿多元。好消息不断传来,今年8月5日,“康华”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合作伙伴听说我们有了驰名商标,主动要加大投资力度。”彭澧康激动地说。
采茶工正在莓茶茶园采摘茶叶。(记者林露 摄)
在张家界永定区,张家界莓茶正在被作为“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和助力全区精准扶贫产业之一重点培育、重点打造。按照“政府主导、农户主体、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的工作思路,全区莓茶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永定区委书记祝云武介绍说,全区莓茶种植面积已达8.1万多亩(其中野生面积2万亩),专门从事莓茶种植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已达83家,建成了两个张家界莓茶特色产业省级示范园。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新秋告诉记者,公司先后在永定区罗塔坪、桥头等乡镇贫困村建立10000亩以上的原料种植基地,采用“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 市场”模式经营,茶农种植土地每亩可增收5000元至10000元,直接带动了450户山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永定区正在致力于打造“张家界莓茶”区域公共品牌,提高张家界莓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祝云武说,“我们计划到2022年新发展莓茶种植基地10万亩,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将张家界莓茶打造成强区产业、富民产业、世界名茶。”
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为了提高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水平,湖南省正在推进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高校知识产权中心等重点平台的建设步伐。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知识产权局局长段志雄告诉人民网记者,为发挥高校知识产权主战场的作用,湖南省从2018年开展高校知识产权中心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加学校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整合高校、中介、金融、政府、企业各方资源,引导高校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探索更加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化运用。
“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旨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成果落地产业化。”据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吴勤介绍,该中心目前正在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联合共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形成高校知识产权联合运营模式。2020年上半年,该中心与长沙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工业大数据安全防护技术专利分析研究》项目,入选了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专项研究项目立项名单。中心还积极促成长沙理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与长揽电工共同开展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并成功将长沙理工计算机通信学院“一种应用模板匹配方法的弱监督单个动作定位方法”专利技术在望城经开区一家企业落地转化。
宁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工作人员在介绍校企合作进展与成果。(记者林露 摄)
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飞龙告诉向记者介绍了校企合作的最新进展。2020年6月,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团队“基于核酸适体的无创产前诊断”相关专利申请权与技术秘密作价13809.69万元,与投资方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并已于6月27日与宁乡高新区进行了项目落地签约。2020年7月,湖南大学崔向阳教授团队“高效非结构自主CAE软件核心算法、GPU并行计算及优化设计平台”项目相关专利作价人民币2800万元,与投资方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已落户岳麓山大科城后湖园区。
宁乡市委常委、宁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郑旗介绍说,自2015年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落户园区以来,园区以知识产权大数据分析能力建设为核心,在校企合作与对接、成果转化与交易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9年园区创新发展绩效评价中,该园区位列全省省级高新区第一名。郑旗表示,下一步,该园区将依托“湖南省大学科技产业园和湖南省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中心”,对接国内知名高校,全力加强校企合作,助力企业创新,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中小微企业解燃眉之急
目前,湖南省有数万家拥有专利的企业,中小企业占比超过六成,其中大多数是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受限于银行传统信贷要求,这些轻资产企业陷入了‘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同时,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难’等情况使金融机构在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时相当审慎,绝大部分贷款均面向大规模企业,中小企业很少受惠。”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吴勤坦言。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以创新为特点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为此,2018年,湖南省成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由省、市两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组成。
在今年疫情期间,针对防疫抗疫企业激增的融资需求和复工复产期间中小企业急需的融资需求,交易中心第一时间走访企业、调研需求,2-3月累计走访企业13家,专注于环保工程设计的湖南智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这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的发放来得正是时候,化解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燃眉之急。”该企业负责人廖总说,今年年初,该企业浏阳的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但疫情的影响使企业新生产线的启动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在深入了解企业难题后,交易中心提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解决方案,并安排合作银行与企业融资对接,最终将“辊轮式压滤机”等5项专利和13项实用新型申请质押,在短短一个月内帮助企业获得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400万元。今年3月,智水环境新生产线迅速投入使用,截至5月底,累计产值已达4000万元。
面对疫情为企业复工复产带来的巨大困难,2020年上半年,湖南省共为13家“抗疫”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手续,融资4.7亿元。对156家企业2019年度专利权质押融资评估费补贴479万元,其中19家药品、医疗器械、消毒产品等疫情防护产品生产企业获得补贴78.3万元。
据吴勤介绍,目前湖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整体规模已达到4300万(其中省级1300万、市级3000万),并共同委托湖南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具体运营,用于补偿银行向中小型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服务中产生的部分风险损失。2020年1月至7月,全省办理专利权质押登记125笔,融资金额18.27亿元,同比增长了52.4%和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