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80后夫妻种田智能一体化 流转2600亩水田种稻促丰收

  身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李凯,心里藏着“泥土情结”,喜欢驾驶农机在田里驰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陈燕 摄影报道

身为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的李凯,心里藏着“泥土情结”,喜欢驾驶农机在田里驰骋。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陈燕 摄影报道

“他们两口子种田,那是相当勤快!承包的田遍布我们镇的各个村、社区,甚至还跨镇、跨区了呢!”在宁乡夏铎铺镇高新社区,说起李凯和郭淑青这对80后夫妻新农人,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近日,雨后初晴,春光旖旎,记者沿着泥土芬芳的田埂,走进一间面积超过2亩的育秧大棚,智能喷水设备根据空气湿度正在洒水,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犹如绒毯铺满地面。

地头蹲着一位身着夹克的敦实汉子,正笑呵呵地跟人在讨论秧苗的长势。这位汉子就是李凯,1982年出生的他,外出打工时认识了江西妹子郭淑青,结婚后一起开过连锁超市。李凯说,自己心里藏着“泥土情结”,看到田土抛荒就感觉“很心疼”,最后夫妻二人携手回家种田,成为一对新农人。

2012年,李凯带着妻子回到家乡夏铎铺镇,从小打小闹承包几十亩田开始“练手”,如今流转水田2600亩,已成为横跨宁乡、望城两地的种粮大户。2013年,李凯入手第一台旋耕机,初尝运用农业机械化的甜头。2016年,他联合7位大户成立宁乡铭煜农机合作社,担任了理事长。

“新农人肯定要有新技术,最好是掌握智能一体化的黑科技!”李凯自豪地说。在合作社的库房里,记者看到了大型烘干机、收割机,水田里穿梭着耕田机、插秧机,几台新型的植保无人机时刻准备展翅高飞,遥控洒农药飞机负重20公斤还能灵活避障。

“俗话说,秧好半年禾!”为了确保今年的春耕顺利,李凯率先引进电动育秧一体机,配合保温大棚育秧。正在操作各类按钮的郭淑青告诉记者,现在多数工作可以通过遥控进行,完成垫土、播种、覆土等工序,棚内始终保持适合秧苗生长的温度和湿度。

“种田这些年来,我发现农业机械化最薄弱的环节就是育秧,所以一直关注育秧技术的发展,我希望能赢在育秧这个起跑线上!”李凯介绍说,电动育秧一体机不仅极大解放劳动力,譬如200亩田需要的秧苗,只要4个人半天时间就轻松搞定,而且育出秧苗时间短、更茁壮,粮食产量也更高。

“国家鼓励种植双季稻,乡镇还有奖励,几多好哟!”今年,为积极响应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号召,夫妻俩计划种植1050亩双季稻,而保温大棚培育出来的秧苗,不仅满足合作社的种植需要,还能够供应其他大户。

为了支持种植大户春耕生产,夏铎铺镇的镇村干部走村入户,了解基层需求积极协调解决。李凯告诉记者,育秧大棚附近有一条小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镇村干部调集了12吨沙石铺好路面,确保农机车辆进出方便。

据悉,从3月10日开始,夏铎铺镇农机就满负荷运转,确保4月底前全面完成早稻种植任务。同时,逐步完善水利设施,免除种粮户的后顾之忧。副镇长贺爱中介绍,目前该镇已经下种散播的早稻种植面积近7000亩。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禹 陈燕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