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三一跻身全球三强看长沙高质量发展

  三一集团不断创新,拓展了三一重卡、树根互联等新业务,形成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创新能级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三一集团不断创新,拓展了三一重卡、树根互联等新业务,形成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创新能级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态势。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编者按

今天,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长沙立足产业,振兴实体,对看准了的产业,并不急于求成,而是放眼长远,保持战略定力,舍得下“慢”功夫、“细”功夫,彰显长沙作为。为呈现长沙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成就,即日起,本报推出“高质量发展的长沙作为”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11月24日,《参考消息》摘编《日本经济新闻》一则报道:三一重工已成长为可与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小松制作所比肩的全球三强之一。

事实上,三一重工今年上半年的挖掘机人均产值超270万元,泵送人均产值250万元,已经超过卡特彼勒和小松制作所。根据三家企业今年三季度财报显示,三一利润率也明显高于二者。

10月16日,《财富》(中文版)发布了“2019年最受赞赏中国公司”榜单。三一集团位列第2,是排名最高的制造业企业。

某种意义上,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为代表的长沙制造业企业的强势崛起,其实是近年来长沙以智能制造为统领,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印照。

此外,“三个500强”企业如华为、格力、比亚迪对长沙的厚爱,不仅为长沙带来一波接一波的世界关注,更为长沙近年来经济实力攀升添加了新的增长点。

2012年至2016年的行业低谷期,让不少工程机械企业如今回想起来,仍刻骨铭心。

“对行业很多企业来说是漫漫长夜,那时是‘中国制造’最困难的一段时期,与之前的风光无限相比,在低谷期的工程机械行业‘四面楚歌’。”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记忆犹新,当时中国挖掘机品牌逾百个,遭此厄难,许多企业倒闭或被兼并。

相比风光时的春风得意,低谷期的疼痛更让人清醒。

三一感受到智能制造的“春江水暖”,迅速调整战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推动制造和管理系统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寻求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赢得先机。

长沙也闻“汛”而动。2015年7月,长沙率先全国发布《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打造汇聚各路专家学者的长沙智能制造专家顾问委员会和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在决策把握、顶层设计上先行一步。

为鼓励企业“试水”转型,长沙建立规模庞大的“资金池”。

2016年,长沙联合长信投资管理公司、长沙麓谷高新移动互联网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清科集团、风云资本、华民资本等创投机构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沙智能产业投资基金。

一策即出,触发了转型“蝴蝶效应”。长沙传统产业企业纷纷掀起产线迭代、车间改造、产品升级、服务优化的热潮,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今年,长沙深耕“三智一自主”(智能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自主可控及信息安全)优势领域,抢占产业制高点,形成了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网联等产业在长沙蓬勃发展,成为长沙一张张新的“智造”名片。

当前,长沙将企业“入规、升高、上市、扩面”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牛鼻子,成为“两个年”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常抓不懈。

功夫不负有心人。目前长沙拥有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68家,“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和项目数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一位。上市企业总数达到68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在三一长沙产业园,智能化加工设备、AGV智能小车、智能立体仓库成为标配。在三一18号智能化制造车间,工人减少了,效率却提升了,实现一小时下线一台泵车,五六条生产线柔性制造出69种产品。

长沙最大车企上汽大众长沙工厂拥有完整的冲压、车身、油漆、总装四大整车制造车间,是目前国内自动化和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工厂之一,已实现五款车型并线生产,一个小时可下线62辆汽车。

1994年,三一重工涉足工程机械领域,起初并不被人看好。

三一当时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像某些行业一样,引进国外的技术当“搬运工”,以低质、低价、低配置去竞争,即走传统的中国制造之路;二是瞄准跨国公司,掌握自主知识产权,靠持续改进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与其正面交锋,走出一条“中国创造”之路。

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分析利弊后,果断决策:“与其引进技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沦为‘生产车间’,不如另辟蹊径,以自我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每年,三一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数额居行业最高。截至2018年,三一已累计申请专利超过一万件,申请及授权数量居国内行业第一。

依托创新,三一打造出了一大批世界第一的产品,“世界泵王”全球最长钢制臂架86米泵车、“神州第一挖”200吨液压挖掘机、“全球第一吊”3600吨履带起重机等产品奠定了行业领军地位。

依托三一,一大批配套企业集聚长沙,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链延链、补链触角逐步蔓延,产业链生态日益完善,产业体系也趋向健全。

自主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金钥匙,也是一个城市永葆活力的良药,它更是长沙赢得未来的制胜法宝。

近年来,长沙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对科技创新进行了系统谋划,启动了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出台了“长沙工业30条”、“人才政策22条”和科技创新“1+4”等系列政策,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一方面长沙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另一方面全面有效保护创新型企业。长沙先后出台了《长沙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办法(暂行)》《企业知识产权境外维权指引》《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指引》等。

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值以年均两位数的增速增长,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超级计算机、超级杂交稻、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等一批“长沙创造”产品进入世界领先行列,长沙自主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胡衡华看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人才。而科技创新的主体和核心,也是人才。

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晋升为新一线城市的长沙吸引人才有着独特的招数:大企业、多产业和低房价。

一方面,作为科教之城,长沙已有高校51所,科研院所96家,国防科大、中南、湖大、湖师大入列双一流,科研实力雄厚,为大企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发挥才智提供了丰厚土壤。

另一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长沙形成了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拥有7个千亿产业集群,厚实的产业基础为人才落户长沙描绘多种未来可能性。

而房价洼地则是近年来人才纷纷落户长沙的“定海神针”。据了解,一家有两人在长沙工作,6.4年可以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这个数据在上海为38年,在深圳是43年。

得益于此,在近几年轰轰烈烈的城市抢人大战中,长沙跻身第一方阵,人才净流入率远超一线城市。

2012年以后,受困于国内需求低迷的影响,三一重工开始加速海外市场布局。

十几年来,三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际化路径:收购海外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设立海外销售机构、招揽海外代理商,多措并举。

目前,三一拥有美国、德国、印度、巴西四大产业研制基地,以及覆盖非洲、亚太、中东、拉美等地区的十个销售大区。三一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后,再增加13个制造工厂,让三一整个布局形成了从东北到远东的清晰脉络。

三一的海外之路,解答了长沙不沿边、不靠海,也没有优越的地理条件,靠什么“逆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疑问。

近年来,长沙大力发展临空经济,鼓励企业组团走出去,去海外淘金。与此同时,长沙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合作论坛、中泰(长沙)经贸合作论坛等,为长沙企业和亚非国家开展合作搭建桥梁。

尤其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三一重工等长沙制造业企业“出海”送来“暖流”。仅2014年至2016年底,长沙分布在“一带一路”区域的对外投资项目达到84个,占同期全市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长沙人闯世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一带一路”沿线,阿治曼中国城、东帝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白工业园、北欧湖南农业产业园、湖南尔康(柬埔寨)农产品加工园区、老挝农业产业园、埃塞·湖南工业园等海外园区建设如火如荼。

盾构机领域曾是国外品牌一统天下。铁建重工扎根长沙以来,多个产品不仅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更雄心勃勃地去抢占海外市场。如今,铁建重工的盾构机海外销售圈,已经从土耳其、斯里兰卡,扩展到俄罗斯、韩国,再到印度,在海外成立了13个区域经营机构。

乘着“一带一路”东风,从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再到风力、水电等能源基础建设,从亚非拉到欧美,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参与了90%以上的“一带一路”重大工程项目。

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三一重工海外各大区域的经营质量持续提升,实现了快速增长。向文波介绍,在三一集团的整体销售中,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超过公司业绩的40%,其中70%的收益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当前,长沙正挺进在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只有在盘活存量的同时,下大力气激发新动力、培育新动能,在“新”字上做文章、下功夫、展智慧,才能有新亮点、新作为、新气象。

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加快“四新”经济发展,是长沙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要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吹响发展新号角,以“四新”经济引领长沙高质量发展。

今天,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在长沙爆发出的强劲动力已经超出预期。这既弥补了传统产业下滑的影响,又为长沙传统动能改造升级创造了条件。

作为行业龙头,三一重工没有置身事外,反而率先垂范,除聚焦主业工程机械之外,化身“跨界狂魔”,以强势姿态挺进“四新”经济领域,打造新模式、新业态,践行产业报国的理想。

通过打造双创平台,三一对内裂变了三一重卡、树根互联、三一重工消防装备等全新业务,形成了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创新能级不断提升的内部产业创新发展态势。

不止如此,新材料、移动互联网、生物医药与健康、节能环保与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网联等新兴产业在长沙也是方兴未艾,出现百花齐放盛景。

短短几年,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企业总数超2万家,从业人数达20万人,今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成为长沙第八个千亿产业集群。

为抢占智能驾驶风口,长沙在湖南湘江新区打造了模拟场景全国最多、综合性能全国领先、测试服务全国最全的国家级智能网联测试区,拥有228个智能网联测试场景,其双向高速测试环境及无人机测试跑道均为国内独有,今年又完成了“双100”项目(100公里城市开放道路,100公里智慧高速)的建设。

目前,湖南湘江新区引入人工智能算法、芯片、大数据、传感器、电池新材料等基础层企业229家;感知、识别技术、自动化等技术层企业77家;整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专用车、无人驾驶车辆等应用层企业41家。

回到最初,细想三一的成就,发觉成功从来就不是偶然,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守望初心,紧随时代,专注创新,不断升级,开拓市场。如果这些都做到了,偶然也就变成了必然。

长沙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是如此。(伍玲)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