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手工古法精制的夏布再度焕发生机。
种麻、打麻、漂麻、捻麻、过筘、上浆……经过二十多道熟稔的工序,一株株扎根泥土的苎麻就脱胎换骨,成为精巧细腻、轻薄细软的夏布布匹,当古法手作的夏布遇到持续释放“红利”的减税降费政策时,有着千年历史的夏布再度焕发生机。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刘礼 李绍龙 记者 贺纯 长沙报道
千年夏布古法手做的传承与困境
浏阳夏布久负盛名。早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浏阳的夏布就与花炮一起在全国各地设立专营庄,是商贾争相抢购的商品。20世纪初,浏阳夏布开始走出国门,远渡重洋销往日韩、南洋等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我们高坪镇还有过生产夏布的盛况,订单很多,很多家庭忙着赶工,每一道工序都有能人巧匠。”浏阳淮青夏布厂的负责人潘晓明介绍说,那是他记忆中夏布最为辉煌的时代,全镇几乎80%村民都从事夏布制作,年产值达2500万元。然而,由于苎麻天然具有胶质厚重的特性,夏布的制作无法用机器代替,随着老一辈手艺人的离开,夏布生产逐渐萎缩。
的确,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夏布从一个生活实用、耐用品,逐渐过渡为一个文化符号,更多被用于一些文化创意类手工艺品,成为现代人回响传统、眷恋时光的小小载体。“可以说是夕阳产业了,但还是舍不得放弃。”说到生产,潘晓明感觉有点无奈:手工艺人骤减、工序繁琐、价格高……尽管如此,他的夏布厂却一年一年坚持了下来。2018年,淮青夏布厂实现产值20多万元,这在当地,已经算比较好的销售业绩了。
“真金白银+精神动力”的双重收获
2019年,减税降费系列优惠政策陆续实施,让潘晓明肩上的重担卸下来不少。“减税降费的力度非常明显,给我们“真金白银”的同时,更多的是来自精神动力方面的支持。”潘晓明介绍,2019年,夏布厂经历了一次业绩“小高峰”,产值达50多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而相比产值的快速增长,因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税政策,截至11月,企业仅需缴纳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约1.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税负下降约2个百分点。
同时,作为普通合伙企业,潘晓明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我们这行业成本高,利润低,个税改革后,减除费用自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算下来我基本上不需要缴纳个税了。”潘晓明介绍道,省下来的费用,可以用来提高工人工资,吸引更多人参与这个行业。
减税降费释放的利企助企信号,让潘晓明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有了更多思考,也让他更大胆地开始着手去解决发展面临的难题。“由苎麻加工成丝线是非常难的,很少人愿意干这个,无论是改良技艺,还是培养传承人,都需要提高成本。”借助减税降费“红利”,夏布生产企业有了更充足的条件去尝试改变,无论是工艺改良,还是产品理念,都在求新求变中,与现代化语境展开了良好的沟通。
2018年11月,浏阳夏布文创中心正式对外开放。2019年10月24日至11月9日,浏阳夏布应邀赴北京参加“绩 续——夏布技艺传承与文化生活展”。这一承载着千年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古拙工艺,正大步迈向他的“新生”,而减税降费的实施,无疑是这“新生”路上的一剂强心剂。
来源:红网
作者: 刘礼 李绍龙 贺纯
编辑:贺纯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