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动作!长沙这样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条”,全称《中共长沙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9年9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上审议通过,近日正式发文。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紧紧围绕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深度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全面建设一流创新生态、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为建设制造强国贡献“长沙力量”。

发展目标

到2025年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产品质量合格率显著提升,能耗、成本明显下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大幅提高,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到2035年

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一些领域形成创新引领能力,形成1~2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全球先进城市前列。

4  “四项预期性指标”

制造业劳动生产率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产品质量合格率

2  “两项约束性指标”

制造业能耗

制造业成本

4  “四化水平”

数字化水平 网络化水平

智能化水平 绿色化水平

2  “两个全面”

全面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全面建设一流创新生态、一流营商环境

1  “一个率先”

率先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七大工程

1 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 全面提升制造业集群实力

1.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将工程机械打造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将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网联汽车等打造为全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智能制造工程

推广智能制造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绿色制造工程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实现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服务型制造工程

引导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由提供产品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变,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

3.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大力发展

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长沙打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

加快培育

人工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未来产业,全力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4.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服务,推动高技术服务业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高水平办好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行业展会。

5.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提升产业链韧性。

促进产业链、价值链联动发展,强化政策协同支持,强化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提升产业链控制力。

促进内外联动发展,统筹推进自主发展和开放合作,提升产业链创新力。

2 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 加速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

6.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

鼓励企业牵头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培育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

加快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

7.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

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重大需求,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制造业强基行动

突破高质量液压件、动力电池、高端芯片等核心基础零部件,推广轻量化材料成形制造、高效增材制造等先进基础工艺,强化可靠性试验验证、计量检测、标准制修订、认证认可等产业技术基础,夯实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

8.促进科技成果 快速转化和产业化

加大产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移动支付、创意经济、共享经济、区块链等应用场景打造力度,推动科技成果供需有效对接、加速转化落地。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

探索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首购、订购政策,加大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研制应用支持力度。

3 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 持续提升制造业品牌影响

9.打造“长沙制造”企业梯队

领军企业“登峰”行动

支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开展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与国际领先企业加强第三方市场合作,壮大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

中小企业“拔尖”行动

支持聚焦主营业务、深耕细分市场,参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成长为瞪羚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

小微企业“强身”行动

支持开展设备、技术、工艺、产品升级,巩固提升竞争优势。

10.锻造“长沙制造”质量品牌

支持企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水平。

支持企业等主导或参与制造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修订,提升“长沙制造”话语权。

引导企业树立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品牌培育活动,打造知名自主品牌。

讲好“长沙制造”品牌故事。

4 实施“开放高地构筑工程” 显著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

11.融入全球制造业体系

全方位拓展陆上、空中、水上、网上国际通道,提升中欧班列(长沙)运能效益,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四小时航空经济圈。

积极参与创建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

积极参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加强以制造业为特色的国际合作园区建设。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动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医疗器械等领域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

12.提升引进来走出去成效

实施重大项目高水平引进来行动,加强精准招商,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在长设立制造业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财务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结算中心、维修中心、物流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打造制造业总部群。

实施本土企业高水平走出去行动,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基地、营销服务体系,发展国际总承包、总集成,帮助企业规避风险、维护权益。

5 实施“优秀人才集聚工程” 大力提升制造业智力支撑

13.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坚持高精尖缺导向,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加强靶向引才、柔性引才,集聚一批高水平管理人才、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

大力培养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充分激活和释放“工程师红利”。

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构建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技术工人待遇水平。

办好长沙市经理进修学院。

建好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14.加强人才服务保障

创新引才用才留才机制,健全外籍、留学回国、港澳台优秀人才和优秀职业经理人服务制度,为人才创新创业、安家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提供优质精准服务。

举办全国性、国际性创新创业大赛。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加大制造业优秀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家等奖励力度,在全市营造尊重人才、厚待人才的浓厚氛围。

6 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 不断提升制造业服务效能

15.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进一步向区县(市)、园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

推行新技术新产品分期分类监管,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更快走向市场。

全面推进“一张网、一张表、一个厅、跑一次”“网上办、就近办、减证办、帮代办”,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升级版。

16.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严厉打击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

推动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严格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措施,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和用能、物流成本,确保制造业税负明显降低、成本明显降低。

推进“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依法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

17.完善产业融资体系

做大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促进母基金向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转变,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先进制造业。

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探索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等新模式。

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研发创新、设备更新、并购贷款投放力度。

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业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

鼓励保险公司为制造业提供多方面的风险保障。

优先支持制造业企业到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发行债券融资。

18.创新用地支持方式

划定制造业用地控制线,统筹保障工业、科研、物流用地。

划定战略留白区,为重大制造业项目预留空间。

推行土地利用精细化管理,探索“点供”等方式安排制造业用地计划。

7 实施“载体提质升级工程” 切实提升制造业承载能力

19.加快园区改革发展

深入推进园区整合优化提升。

支持园区扩区、升级。

鼓励园区走“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之路,从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

开展园区“亩产论英雄”等改革。

坚持“两主一特”“一主一特”产业定位,促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创新园区选人用人机制,注重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活力强的干部队伍。

20.促进城市全面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国际化学校、医院、社区建设,加快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房价优势,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行、宜养的最具幸福感城市。

主动对接株洲、湘潭,携手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推进长株潭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区域城市承载力、竞争力、吸引力和美誉度。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凌晴 整理

本版制图/易昊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凌晴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