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浏阳市社港镇的革命烈士寻淮洲故居。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悦 摄
15岁踏上革命道路,21岁任红七军团军团长,成为红军队伍里最年轻的军团长,22岁在一次作战中牺牲,寻淮洲的生命短暂而绚烂。近日,记者前往浏阳市社港镇探访革命烈士寻淮洲的故居,寻觅革命烈士的足迹。
红色故事
15岁投笔从戎踏上革命道路
11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寻淮洲故居。一块青白色石碑矗立在故居门前,石碑信息显示,寻淮洲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南方普通的合院式民居建筑。修复后的故居坐北朝南,是土木结构、三合院形制的普通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
走进寻淮洲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一块碑高85厘米、宽62厘米、厚4厘米的石碑引人注目。由于寻淮洲英年早逝,并未留下后人,记者找到寻淮洲的堂侄子、故居的负责人寻仕堂。寻仕堂介绍,这块碑文是安徽泾县茂林镇奎山飞熊塔下革命烈士墓前碑文的复刻。
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出生在浏阳县莲溪乡黄狮塘(今浏阳市社港镇)。据寻仕堂介绍,寻淮洲幼时身体孱弱,4岁才能走路,等到稍微大一点的时候,个性调皮,勇敢胆大。1921年,寻淮洲的父母借钱送他读书,13岁时,寻淮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涟溪高等小学,当时家族对寻淮洲赞不绝口。15岁时,寻淮洲投笔从戎,踏上革命道路。
据记载,1934年12月14日,在安徽太平县谭家桥战斗中,寻淮洲不幸腹部中弹牺牲,年仅22岁。由于当时寻淮洲与家族已有8年未曾通过音信,寻淮洲牺牲后,族人并不知道这一消息,他的堂祖爷在报纸上看到寻淮洲壮烈牺牲的消息,才知道他已经为国捐躯。
红色人物
年少时即对“革命”和“忠”有独特看法
寻淮洲短暂的一生却灿烂无比。
寻仕堂向记者展示了两份已略显陈旧的作文,这是寻淮洲读书时写下的题为《民国的国民应否还抱定忠字》和《个人革命的可贵》的文章,年少的寻淮洲已经逐渐对“革命”和“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这贯穿与寻淮洲革命的整个历程当中。
1927年7月,15岁的寻淮洲选择投笔从戎,加入浏阳工农义勇队,并随队伍参加秋收起义,从此踏上革命的道路。1927年9月,寻淮洲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其间,寻淮洲在18岁时便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师长,此后,还担任了红七军团军团长。
据寻仕堂统计,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共有19514人前来寻淮洲故居参观,这里经常开展党员宣誓活动和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寻淮洲故居曾做过一次长时间的修缮,以便于人们更好地参观。
如今,寻淮洲逝世已有85年,时常有游客前往大山深处的故居瞻仰这位先烈,他的革命精神将长存世间。(罗悦)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罗悦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