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长沙:楚汉名城奏华章

岳麓巍巍,湘江北去。站在橘子洲头,眺望一江两岸,省会长沙一派繁华。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始终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实现了从贫困落后走向繁荣振兴、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创新、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的美誉,最早的长沙城可追溯到战国时期。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古城长沙获得新生。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民承前启后、奋发图强,从根本上改变了古城面貌。

今天的长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兴旺发达、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事业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大步实现由生存、温饱、小康走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2018年,长沙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67.32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84.6倍;长沙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3.41亿元,是1952年3833倍,经济总量居全国主要城市第14位、省会城市第6位。县域经济发展迅猛,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居“全国百强县”第5位、第13位、第23位。长沙还连续11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今天的长沙还是交通便利的枢纽之城。长沙已开通运营地铁、城铁、磁浮线,有8座过江大桥、2条过江隧道,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京广、沪昆高铁在这里交会,长沙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黄花国际机场通航海内外145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稳居中部第一,4小时经济圈覆盖全球1/3的人口。

风雨多经志弥壮,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将继续彰显省会担当,谱写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城市的绚丽篇章。

楚汉名城奏华章

——新中国成立70年长沙发展掠影

2017年8月25日,湘江长沙段。王战崎 摄

2017年8月25日,湘江长沙段。王战崎 摄

↑制图/刘也

↑制图/刘也

岳麓巍巍,湘江北去。

从静卧湘江江心的橘子洲头眺望,层林尽染的秋色,鳞次栉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街道……省会长沙一江两岸,一派繁华。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沧海桑田,城名、城址不变。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人民承前启后、发愤图强,从根本上改变了古城面貌。

今天的长沙,城市建设日新月异。2018年,长沙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67.32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84.6倍。

今天的长沙,产业兴旺发达、结构不断优化。2018年,长沙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3.41亿元,是1952年的3833倍,经济总量居全国主要城市第14位、省会城市第6位。

今天的长沙,民生事业日臻完善,人民生活实现了由生存、温饱、小康走向富裕的历史性跨越。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长沙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奏出了长沙这座古城最华美的乐章。

1. 城市之变:从“七里之城”到“一江两岸”

长沙,因长沙星而得名,素有“楚汉名城”“屈贾之乡”的美誉。

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当时长沙城区建成区面积仅6.7平方公里,全城最高建筑7层。1951年7月,长沙人民开始倾力建设五一路西段。1970年5月,长沙开始建设湘江大桥(橘子洲大桥),以实现横跨湘江的梦想。1976年,在国家支持下,长沙新火车站、五一东路(袁家岭至新火车站)抓紧建设。1978年9月30日,贯穿长沙东西、总长4.14公里的五一路全线竣工。

在上个世纪,长沙仅河东才算“城里”。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五一路逐渐不再是长沙唯一的核心。

1996年,长沙市实施区划调整,原郊区改设雨花区,迅速崛起;东南西北四区改为芙蓉、天心、岳麓、开福区,面积各有增加。2000年,芙蓉路拓宽工程启动,长沙城不断向南北生长。2001年,长沙市委市政府西迁,省会一江两岸比翼齐飞拉开大幕。

↑2017年8月18日,繁忙的长沙新港码头。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2017年8月18日,繁忙的长沙新港码头。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老人们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沙城多为小街小巷,全城仅有11辆以木炭为燃料的公交车;过江要排一个多小时队等轮渡;去趟相邻的岳阳,要坐一夜的船。

从1994年长沙率先实现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9年迈入高铁时代;从2014年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运行,到2016年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线通车,改变的不仅是出行方式,更意味着这座古城跳出“单核心圈层蔓延式”樊笼,奔向“多中心组团化串珠式”发展。

↑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实现双向8车道通行。(资料图片)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万家丽路快速化改造实现双向8车道通行。(资料图片)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范远志 摄

↑2017年5月16日,磁浮列车正通过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2017年5月16日,磁浮列车正通过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如今,长沙有8座过江大桥、2条过江隧道,高铁可直达全国23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黄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稳居中部第一,4小时航空经济圈覆盖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

如今,长沙有58个商圈,高452米的国金中心创下湖南建筑第一高度。

如今,长沙常住人口超过815.4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9.12%。

“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一带一部”首位城市、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星城长沙已从一隅之地,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一颗璀璨明珠。

2. 产业之变:从“工商凋敝”到“智造之城”

9月11日,2019世界计算机大会在长沙盛大开幕,国内外150余名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精英云集星城,为长沙抢占信息化时代“智”高点增添强劲动力。

再看70年前,新中国成立之初,长沙工商业凋敝,全市有员工1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仅8家,工业年总产值仅为0.58亿元,第三产业以低端商贸为主,而农业占据国民经济的大头。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长沙积极推动工商业发展。改革春风吹来,长沙掀起“兴工强市”浪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意冰箱、韶峰电视、湘江涂料、丽臣实业等,都是当时响当当的“长沙制造”。

1992年,当时聚集了一批国内工程机械专家的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创办了中联重科。同时,三一集团、铁建重工集团相继诞生,为长沙成为“工程机械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8月2日,长沙经开区三一重工18号厂房智能化制造车间,工人在泵车装配生产线忙碌着。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立亮 摄

↑8月2日,长沙经开区三一重工18号厂房智能化制造车间,工人在泵车装配生产线忙碌着。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郭立亮 摄

201909250705378921.jpg

↑2017年11月27日,长沙高新区,湖南纳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者在生产毫米波雷达。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唐俊 摄

历史巨轮滚滚向前,长沙人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工程机械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长沙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工业从劳动密集型向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并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优先位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以发展智能制造为突破口打造“智造之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重点发展22个工业新兴产业及优势产业链。2018年,长沙实现工业增加值3667.54亿元,是1978年的578倍。

一届又一届长沙市领导班子励精图治,薪火相传。如今,长沙拥有13个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国家级、省级园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等新园区异军突起;县域经济发展迅猛,长沙县、浏阳市、宁乡市分别居“全国百强县”第5、13、23位。全市形成了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汽车及零部件等7大千亿级产业集群。156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抢滩长沙。

超级杂交水稻、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商用小卫星……2018年,长沙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359家,高新产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40%。长沙用全省5.6%的土地,创造了全省30%以上的GDP和财政收入。

3. 民生之变:从“食不果腹”到“幸福满满”

中秋节前夕,“欢乐潇湘·品质长沙”群众文艺汇演在长沙湘江之畔风帆广场精彩上演,大家激情讴歌新时代、赞颂新生活。

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人民美好生活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沙,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已连续11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开福区新河街道的卢瑞雄老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他回忆,小时候饱经战乱、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一件衣服老大穿了弟弟妹妹再穿。温饱尚不能满足,教育、医疗、住房、文娱更无从谈起。

新中国成立后,卢瑞雄一家人过上了安定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工作稳定,吃穿有保障,家里还有了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卢瑞雄一家的生活水涨船高,越过越好。电视机、洗衣机、冰箱等成为寻常之物,大家从吃饱穿暖转变为追求吃得健康、穿得时尚,有好学校上学、有好医院看病等。单位给卢瑞雄分了一套两室两厅的新房,新房地址叫幸福桥。

据统计,1949年,长沙仅有医院、卫生所14所。2018年,全市卫生机构已达4523家,医院床位7.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8.15万人;全市医保覆盖率达95%以上,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时不到40岁提高到79.5岁。

1949年,长沙仅有在校小学生14.71万人,高校只有2所。如今,长沙九年制义务教育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6%,有51所高校、在校大学生70.35万人。

目前,长沙所有行政村实现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宽带,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空调、计算机、小车分别达239.1台、91.5台、69.2辆。

不仅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湖南省博物馆、滨江文化园、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有“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美誉的长沙,一江两岸均拥有璀璨的文化地标,1491个村(社区)也都建立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1月11日晚,“潇湘雅韵·梨园报春”2019湖南戏曲音乐春晚在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1月11日晚,“潇湘雅韵·梨园报春”2019湖南戏曲音乐春晚在长沙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童迪 摄

摩肩接踵的黄兴路步行街、郁郁葱葱的湘江大道、灯光熠熠的梅溪湖国际新城……如今若问长沙人,幸福是什么?有人会说,幸福是个“圈”,叫“15分钟生活圈”,上学、就医、购物、乘车、游园、文娱等,在这个“圈”里应有尽有。

2018年,长沙市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0792元、29714元。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长沙将继续彰显省会担当,谱写现代化新乐章。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宋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