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毛泽东、杨开慧曾用水井现身清水塘?

水光潋滟的清水塘畔,距毛泽东、杨开慧旧居百余米处,一口四眼古井最近成了“网红”。

今年6月,长沙党史馆在提质改造中,清理出一口四眼古井,有关部门遍翻方志文献,没有找到关于该井的任何记载。“肯定是毛主席和杨开慧当年用过的井!”由于距毛泽东、杨开慧旧居近在咫尺,“领袖用井”的说法不胫而走。随着长沙党史馆开放纳客,不少市民、游客甚至慕名来“赏井”。文史专家认为,由于缺乏史料记载,该井确切来历暂不可考,但从井深和规模来看,不会是家用水井,可排除是毛泽东、杨开慧旧居用井。今日,市党史馆和开福区清水塘街道托长沙晚报掌上长沙向社会征集资料,确切知悉该井“前世今生”的市民可致电本报热线96333。确证其历史价值后,有关部门将把该井作为历史文化景点进行打造,为长沙首个红色文化历史故事街区清水塘增添新地标。

民国中期湖南圣经学校所绘长沙地图上显示,清水塘东南方向附近机构是汤公庙和陆军医院。 陈先枢 翻拍

民国中期湖南圣经学校所绘长沙地图上显示,清水塘东南方向附近机构是汤公庙和陆军医院。 陈先枢 翻拍

讹传“古井被毁”实则施工保护

长沙党史馆内这口古井的“走红”,源于一场误会。

“前一阵网上有人发帖称清水塘发现古井,遭到施工填埋,我们专门到了现场查看。”湖南省文物局古建筑保护专家组成员刘叔华是最早关注这口古井的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听闻有新发现的古井被破坏,他和几位文史专家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勘察之后才发现原来是讹传。这口四眼古井位于长沙党史馆内清水塘东南一隅,早已废弃不用。在长沙党史馆提质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担心出危险,就用下水井盖盖住,附近居民误以为被填埋。

由于井内仍有积水,刘叔华和有关专家用绳索加重物的方式测量,井深约为19米,井身内径也很大。记者在现场看到,井台用麻石和青砖砌就,井口压上了厚石板以防止坠人坠物,从井口被打磨的光滑程度,可明显看出它的年代感。

老讲解员回忆“领袖用井”另有其井

古井紧邻清水塘,百余米开外就是毛泽东、杨开慧曾寓居的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院落。会不会近一个世纪前,毛泽东、杨开慧夫妇就在此汲取井水生活?

“我们专门向退休的老讲解员求证了,毛主席用井应该另有其井。”长沙党史馆馆长唐德强说,目前这口古井找不到任何见诸文字的历史记载,馆方专门向退休讲解员朱国明进行求证。朱国明回忆说,他1969年入职当上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讲解员,记得当时院落内就有一口单眼的水井,水质清冽可用。后因正值上世纪70年代参观高峰,小小的院子里客流如潮,为防止游客意外坠井,当时馆方就将该井填埋,主席夫妇生活用水应该就是出自该单眼井。

唐德强说,那口四眼古井井台用砖像是晚清民国的陶砖。文史专家、湖南图书馆退休研究馆员沈小丁和刘叔华都认为,从井深和规模来看,私家不会下如此大成本来打这口井,基本可排除“领袖用井”。

清水塘街道工作人员巡查古井。 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

清水塘街道工作人员巡查古井。 全媒体记者 李卓 摄

古井身世众说纷纭等你揭秘

不同于以往在老城区发现的任何古井,这口四眼古井在方志文献上竟未留下只言片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先枢向记者展示了一张民国中期湖南圣经学校所绘长沙地图,根据图示,古井东侧由近及远分别是陆军医院和著名古迹汤公庙,据此推测可能是庙宇或医院机构公用水井。

唐德强则认为,包括陆军医院、汤公庙以及新军炮队,离该古井实际距离都相当远,作为用水量大的公共场所肯定会就近取水,不会舍近求远。而距离长沙党史馆最近的老长沙公路局以及汽车运输总站,与古井所在位置仅一墙之隔,该井极有可能是清末民国初年汽车总站用水井。

“这种形制的四眼井,长沙几乎再也看不到了。保留下来给子孙后代,很有意义。”陈叔华说。据悉,发现古井后,市委办公厅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即要求长沙党史馆召开专家研讨会,对古井进行原址保护,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查清其历史渊源,作为历史文化景点进行修缮打造。如果你掌握有该井的确切资料,不妨拨打长沙晚报热线96333,让古井成为清水塘新地标,揭开尘封往事。(李卓 郑琛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李卓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