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名片展力量

长沙三馆一厅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观众厅

王栋 摄

送戏下乡

滨江文化园长沙交响乐团“长沙之夜”

长沙博物馆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

(本版图片由长沙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广局提供)

长沙,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2000多年来城中心未曾变换的城市。浩瀚的历史长河,灿烂的湖湘文化,给长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传承。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更高品质的文化既滋养着公众,又引领着城市向上发展。

近年来,长沙连续获评“东亚文化之都”、“媒体艺术之都”,长沙文化名片越来越响,长沙正向世界清晰地传递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展现着自己的文化力量。

全民共享 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城市每一个角落

文化,为城市汇聚起的认同感、归属感,是任何经济数据都无法替代的;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任何短期的人为刺激都无法替代长期的自然积累。

“在长沙,最好的地方都给了文化场馆。”这是许多长沙市民的心声。

无论位于湘江与浏阳河交汇处三角洲地带的滨江文化园,还是湖南湘江新区梅溪湖畔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都是最好的例证。

总投资17亿元的滨江文化园“三馆一厅”(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音乐厅)和总投资28亿元的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乃至长沙实验剧场、长沙非遗馆等市级重点文化场馆相继建成开放,提升了整个长沙的城市文化品质,一些场馆更是成为市民和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这些标志性项目,如璀璨明珠,闪亮一方,而城中遍布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则让市民处处可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

近年来,长沙基层文化设施网络逐渐完善,区县(市)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国家一级标准,80%的区县(市)建有文体中心。示范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7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491个,升级1364个农家书屋,实现60%的农家书屋达到星级水平,加快公益性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总量达到100个。建设图书馆分馆113个、地铁自助图书馆5个、基层流动服务点700余个、24小时街区自助阅览室7个,文化馆分馆50个,将图书馆、文化馆建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文化设施遍地开花,并不意味文化的繁荣,如何利用这些设施,让文化服务丰富起来,把市民吸引进来,文化才会繁荣起来。

长沙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纳入财政预算,实施公共文化“五送五进”,即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展览、送讲座,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活动,年均送戏1200多场、送电影2万多场、送图书20万册、送展览100次、送讲座200场,惠及群众超过100万。

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方式和方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出台《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设立2536万元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专项经费,面向梅溪湖大剧院、长沙音乐厅等社会文化机构购买了一批高品质的服务项目。

出台了鼓励民办博物馆、实体书店、艺术团体发展的扶持政策,扶持民营博物馆20多家,举办“艺术长沙”双年展等活动。并依托长沙市1900多支群文团队、500多个自办场馆,广泛开展“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千团万户百万市民才艺大赛等群众自主性文化活动。组建长沙人艺话剧团等民间艺术团体,推出话剧《邮差》成为本土民间戏剧的经典。

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长沙,公众需要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长沙也持续推出一批“接地气”“有人气”受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陆续推出一些重头文化活动成果。

开展“十万群众进歌厅”“群文节目进歌厅”等活动,实现长沙图书交易会与“三湘读书月”活动有机结合,推动文化市场反哺公共文化。

推进公共文化活动常态化,并坚持农村与城市并重、专业与业余互动的工作思路,长沙形成了“阳光娱乐,创业兴文”“百团汇演”“新戏窝子”“好戏天天演”“书香星城”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文化惠民活动品牌。

“欢乐潇湘、品质长沙”群众文艺汇演系列活动与“百佳千星”评选、“校园文化进社区”和区县(市)特色文化活动联袂展开,每年组织海选、汇演、决赛800余场,长沙市19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10万多名群众演员参与其中,观众累计超过百万人次。“阅读推广”项目获全省“文化志愿服务推进年”服务项目金奖。

产业赋能 带来高品质的文化产品与文化市场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赋能。

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呼唤更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也需要更加高端的文化产业。

近年来,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的思维和政策着力点,正在向结构转型升级、业态融合发展、技术迭代运用等供给侧要素上聚集。

从以湖南广电、长沙广电为依托的“粉丝经济”,到以酒吧、歌厅、剧院、影院等带动旅游、住宿、餐饮等经济发展的“夜间经济”,到以古镇古村农业休闲等为主体的“乡间经济”,到以网红、网络综艺、手游为主体的“指尖经济”,到以非遗馆、大红陶瓷等非遗研学游为主的“课间经济”,长沙文化产品供给越来越丰富。

在文化产业聚合性发展上,长沙坚持大项目推动,牵住“牛鼻子”,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成立于2017年底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以“文化+科技”为发展方向,秉持“科文融合、跨界互动、创客云集、共生发展”理念,建设以数字视频内容为核心,以数字视频创意为龙头,以高科技为支撑,配套衍生数字视频等全产业链集群。

目前,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已有471家企业注册落地,西瓜视频、字节跳动等“独角兽”纷至沓来,500多个海内外知名视频项目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孵化,总播放量达10亿级以上。去年,园区视频文创企业实现产值400余亿元,成为长沙经济新的增长点。

引大项目,建活力文化园区;龙头项目接连上马,文化集群形成。

在这个思路下,长沙目前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2家、省级19家、市级14家,已初步建成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广告创意产业园“两园一基地”格局,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产业的聚集,带来了业态的延伸,“大文化产业”在长沙逐渐形成。

从文化旅游融合入手,推进文旅综合体项目建设,进一步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新品牌。炭河古城2017年7月3日开园,新华联铜官窑古镇2018年8月28日开园,华谊兄弟电影小镇2018年9月29日开园运营,美丽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园一期项目—长沙方特东方神画今年7月开园运营。湘江欢乐城、华强方特东方神画、恒大童世界等项目有序推进。浔龙河特色文化产业小镇获评2018中国特色小镇博览会优秀示范案例。

今年五一,炭河古城、新华联铜官窑古镇、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小镇等新晋热门景区强势刷屏,炭河古城一天演出7场,铜官古镇日均游客超万人,引爆了五一小长假旅游热点。

此外,文化与科技、文化与体育、文化与农业等,一大批文化企业转型并实现腾飞。由“出版湘军”中南传媒和华为公司共同组建的天闻数媒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电子书包”,抢占数字文化领域发展先机;宁乡沩山在禅茶文化的带动下,做好农业与文化结合文章,年综合产值达8000万元……

长沙市重视文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推动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文化市场改革。2016年,长沙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长沙酒吧、歌厅业也正以全新的面貌重新赢得市场青睐。

琴岛演艺主动对接互联网,建立琴岛演艺线上直播中心,探索出“线下支撑线上,线上反哺线下”的“互联网+演艺”文化消费新模式。长沙酒吧,也走出了升级之路,目前长沙酒吧的消费群体由18岁到25岁延伸到35岁群体,门店的上座率也大幅增加。

以大战略、大项目、大融合、大格局巩固文化产业的支柱地位,目前,长沙共有文化产业单位8万余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约63万人,有上市文化企业7家。2018年文化产业总产出超30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超900亿元。

走出去 让长沙的文化声音更响亮

4月23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通过的《长沙倡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图书馆收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在线平台网站同时公布了《长沙倡议》的中、英文版。

此前的3月31日至4月5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齐聚长沙,与文化和创意领域的青年企业家、青年领袖以及国际组织、国家及地方政府部门的官员交流互动,讨论并亲身体验了青年如何在创意和遗产领域作出贡献,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心相通。来自85个国家的124名青年代表经过共同讨论、撰写,于4月3日通过了《长沙倡议》。

连续三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为长沙文化“走出去”和各国青年“走进来”打开了一扇窗。长沙还与27个国家的45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组织举办了1000多场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湖湘元素、贡献长沙力量。

1400年前,长沙人李畋发明了烟花,从此璀璨了世界的夜空;1000余年前,长沙的瓷器扬帆远航,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长沙人在世界的文化舞台写上了自己精彩的一笔。

这些年来,“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娱乐湘军”等异军突起,长沙在国际文化舞台上越来越活跃,先后举办1000多场国际交流活动,在交往中激发文化共鸣。中国(长沙)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周、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中国橘子洲国际摄影文化节和2017东亚文化之都长沙活动年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外国艺术家前来,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交响乐团、曼哈顿交响乐团以及美国、奥地利、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的文化艺术工作者。

不论是东亚文化之都还是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这些长沙的世界文化名片,都见证着长沙文化主动走出去融入世界的步伐。

近年来,长沙紧扣“建设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打造国际文化名城”目标,以文立城、创业兴文,积极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湖湘文化“走出去”,拓展对外文化贸易空间。“汉语桥”、“金鹰节”、洋湖国际雕塑艺术月、橘洲音乐节、手机文化产业博览会、中韩足球赛、中日韩亚洲画廊精品展等相继在长沙举办,长沙与日韩文化经贸往来日益密切。

主动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文化国际化步伐。

长沙市属文艺院团赴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开展了中巴建交65周年、海外“欢乐春节·锦绣潇湘”文化交流展示等活动。湘绣、菊花石、铜官陶艺、剪纸、棕编等特色非遗项目,先后赴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开展交流展示活动10余次。长沙市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知青艺术团和友好合唱团赴奥地利参加世界合唱比赛,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

重点文化企业和特色产业项目也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

天舟文化在摩洛哥注册建立的天舟书院将于明年建成开放;明和光电参展美国奥兰多视听技术展,产品畅销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和地区;8家动漫企业参展日本东京动漫节,山猫、金鹰卡通、华视坐标等企业的动漫产品和节目版权出口美国、乌克兰、沙特阿拉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长沙频频亮相世界舞台。长沙市获评2017年东亚文化之都,获得第一张文化标识的国际名片。借力该舞台,长沙动漫、演艺、出版等传统文化项目源源不断输出。借助“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汉语桥、第15届东亚论坛等文化节会,长沙湘绣、菊花石、铜官陶艺、剪纸等特色文化产业市场,不断被延伸、被拓展。

千年古城正释放出的强大文化辐射力,展示了长沙文化的独特魅力。(熊远帆)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