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净了毛细血管 美了新村风光

“以前港里的淤泥、白色垃圾很多,导致水变得很脏。现在港边绿柳成荫,水面波光粼粼。”

刘勇是长沙市天心区大托铺街道大托新村的村民,盛夏的热没有阻挡他每天早上散步的习惯,一天天亲眼见证的变化让他感叹,“多亏了村里进行的小微水体管护,让美景重现。”

近年来,作为天心区创建小微水体管护示范区试点所在地的大托铺街道,在管理好小微水体这些江河湖泊的“毛细血管”上做了一些有效尝试。

环保意识逐步高

今年57岁的彭再良是小微水体管护片区的保洁员之一,他和其他同志一起负责片区池塘、内港的保洁工作。每天他都会带上网子、竹篙,还有蛇皮袋,非常熟练地在水里打捞垃圾,除此之外,还要对片区水面两边的垃圾进行清理。

打捞回来后,他把打捞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可回收的垃圾直接倒进垃圾池,可回收的垃圾用车运到村里的垃圾分类分拣站进行回收再利用。

每一次打捞都是体力活,每一次分类都有智慧,彭再良每日兢兢业业,忙忙碌碌。但最近,他闲了下来,“不是偷懒,是村民素质变高了。”彭再良高兴地介绍,“以往水面垃圾除了自然飘落的树叶,还有大量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随着农村‘五治’行动的开展和小微水体管护片区的创建,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了,我负责的水面,垃圾比以前少了80%。”

生活生产同变化

小微水体治理中源头治污是重点。“以前夏天这个时候上厕所,蚊子嗡嗡作响,气味难闻更不用说。厕改之后,按下水箱按钮,一冲而净。”说起改厕这件事,大托新村村民张爹爹的喜悦溢于言表。

随着小微水体源头治污工作的开展,无害化厕所改造也在大托新村内成为潮流,通过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一体化设施、小微水体垂直生态过滤池,村民们的厕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小微水体管护工作中的实招也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村民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便利。

不仅村民生活便利,生产情况也在逐渐改变。河、塘、渠淤积已日益影响到防洪、排涝、灌溉等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为确保管护片区内港、塘、渠的正常功能,大托铺街道积极开展了清淤疏浚工程。“以前抽水量小,水也特别浑浊,现在清淤后,抽水灌溉农作物方便极了!”外来种植户李忠俊告诉记者。

“今年上半年我们已对22条沟渠、19口水塘进行了清淤,也先后开展了岸线整治和水毁修复,力争小微水体管护片区达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该街道农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乡村振兴新景象

从管护片区走过,池塘内观赏植物绿意盎然,微风拂过,清澈的港内水体之上,清新空气舒适怡人,新村美丽景象让人惊喜。

在管护片区内,池塘既具灌溉功能又有观赏性质,港内还有生态浮岛,通过浮岛上植物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使水体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此外,内港、水塘周边修建了步行道,设立了石制的休息桌椅,成为了村民们喜爱的活动场所之一。

“在创建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过程中,我们除了治好水、管好水外,我们还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将治水与美水有机结合,让小水塘、内港周边成为村民们的休闲场所,来村游客的观光之地,获得了大家一致认可。”大托新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李艳向记者介绍。

如今,走在大托新村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上,清澈的水渠水塘随处可见。山因水而灵秀,城因水而妩媚,大托新村小微水体的管护蝶变,将一片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还给了村民。(张福芳许世栋)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福芳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