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带一路”上的天心力量:520的浪漫 一块电池点亮尼罗河

专题:纵贯中非 看“一带一路”上的天心力量

编者按:“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六年来,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沙的主城区,天心区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一批带有显著天心印记的企业走出天心,正在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深化地区合作奋力前行,一批天心人正在异国他乡燃烧激情、谱写华章。红网推出系列报道《纵贯中非 看“一带一路”上的天心力量》,敬请关注。

红网时刻记者 胡颖洁 长沙报道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金字塔群、古老神庙、法老王陵墓、木乃伊诅咒传说等上千年历史的世界奇迹,颇具神秘色彩,成为了全世界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

这些惊艳世界的奇迹都围绕着一条孕育埃及古文明的河流——尼罗河。作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流经埃及各大城市,见证了无数埃及辉煌的诞生后,在2019年5月20日这个浪漫的日期,它还见证了一段友谊的阶段性突破。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19.06.26 (3).jpg

参与“中国—埃及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科研人员与埃及第一块自行生产的高端太阳能电池片合影。

一块电池·激活国家产业

历史的底蕴、旅游的兴盛从未停止埃及对经济发展的探索,坐拥丰富的阳光资源和纯度较高的硅矿资源,让埃及总统塞西十分关注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潜力,随着对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逐步了解。2016年,埃及决定携手中国启动了“中国—埃及可再生能源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项目,由中国电科48所与埃及科研技术院共同建设实验室。

两年多的对接准备、实验室实地搭建,近百人次的交流访问,累计派出近50人次的人员亲赴埃及,每一批材料都经过长达40天的海路运时间,克服当地的特殊沙漠环境,48所终于成功拉通了埃及首条完整涵盖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各环节的生产线。

在2019年5月20日,第一片埃及自行生产的高端太阳能电池片成功下线,结束了埃及没有一条完整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线历史,实现埃方自行生产高端电池片的“零突破”。从此,埃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条崭新的产业链正在逐步落笔形成。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19.06.26.jpg

基地内实验室外景。

一条长河·流淌浪漫改变

“没有特意去选择浪漫,但是确实有埃及这边的工作人员和我们一致的努力。”杨晓生是48所埃及项目现场负责人,在埃方完成实验室车间改造后,所有设备开始进场后两度赴埃,感受颇深。“我第一次去埃及是2018年底。作为中方团队现场负责人,我此次赴埃是完成实验室外围设备(供气供水、排废气废液等设备)的安装及调试,以及部分工艺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并对所有设备进行了上电检测。”

实验室所在的索哈杰,位于埃及中部,尼罗河从中穿过。为了生产、研发不受干扰,埃及方将埃及科研技术院位于尼罗河心岛上的其中一间办公楼进行改造。每天的上下班通勤,杨晓生和其余中埃工作人员都是通过轮渡,让他没想到的是下午三点之后,尼罗河上就几乎不再有往返的轮渡。

“不说996,但是我们国内一般是朝九晚五,可但这边只上班到下午两点半、三点。”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时间紧任务重,这时候的杨晓生迫切需要调动手中的每一分力量,最终他还是向当地合作方提出了意见——“能不能每天工作八小时?”

当地气温高,沙尘多,紫外线强烈。因为气候条件原因,埃方当地工人每天工作时间不长,超出当地常规的工作难度在埃及方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得到了工作人员的一致同意,在实验室项目工期内,总有一班“慢半拍”的轮渡在等待着晚归的人,盛着晚霞的尼罗河上浪漫的变化乘风破浪,悠悠前行。

一样思念·距离不阻友谊

默认标题_自定义px_2019.06.26 (4).jpg

杨晓生回国后与埃及友人微信互道思念。

6月,在第一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即将举行之际,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沙市天心区的48所对杨晓生进行采访,杨晓生拿出手机,微信上是这段中非友谊的绵绵延续——不同语言,一样的思念。

当地技术人员每天下午5点“加班”结束回家,杨晓生以及其他中国同僚的加班才正式开始,夜深的尼罗河心,埃及方每次都留下一两个工程人员进行陪同,协调一只小船待命。

不久后,杨晓生就发现,这陪同人员固定了下来,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gad fawzy和他的兄弟,在此之前,gad fawzy就特别吸引中国团队的注意。

全新的能源领域对当地而言是天方夜谭,哪怕是大学毕业的工程师、操作员,也需要中方团队来进行人员培训。但是他们对光伏没有任何知识积累,中方团队在调试设备的同时,为了保证后续能让埃方自主运行实验室,只好每天坚持对他们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

gad fawzy就是在培训中最刻苦的那一个,“中国技术领先于世界,学懂后可以帮助我的国家”,不仅上课努力,gad fawzy还主动申请晚上留下来学习。一个只会说阿拉伯语,另一个只会说中英文,杨晓生只能边实操边用手机翻译器和这个埃及小伙进行交流,两人也因此互相加上了微信。

今年5月20日,经过中方科研人员培训后,由埃方人员完全独立操作,成功地将涵盖7大工序、涉及20多种专业设备的光伏电池生产线运转起来,并生产出第一批高效光伏电池,成为埃及新能源领域的里程碑。杨晓生的埃及故事也就此暂告一段落,在5月底回归长沙。

“这个项目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专利和中国标准,是湘非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典范。”杨晓生用“桥头堡”来称呼这座立于尼罗河心的实验室。“这盏点亮尼罗河心的灯,希望能够汇星成海,点亮埃及新能源产业,也点亮湖南企业走进非洲的前行之路。”

未来48所将持续推动这段浪漫开端的友谊持续升温,助力两国机构间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材料工艺和新能源应用的创新研究,实现成果转化。并在省、市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埃及为切入口,加快步伐走入更多非洲国家,建功一带一路,为推动非洲经济发展,增进中非人民友谊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来源:红网

作者:胡颖洁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9/06/26/561524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