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高原大陆写下不一样的青春故事

  ↑今年32岁的刘欣石2011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水电八局,一直在非洲工作。

今年32岁的刘欣石2011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水电八局,一直在非洲工作。

在非洲诸多项目工地上,戴湘宁收获了非洲兄弟的友谊。

在非洲诸多项目工地上,戴湘宁收获了非洲兄弟的友谊。

  兰天慧和当地员工打成一片。  均为受访者供图

兰天慧和当地员工打成一片。  均为受访者供图

在非洲,一个个由中国水电八局打造的项目如同钻石般闪耀:加纳布维水电站是加纳第二大水电站并获奖无数,金额仅1亿美元的麦特隆大坝及原水泵站项目是莱索托王国人民心目中的明星工程,计划今年底投产发电的卡鲁玛水电站项目是乌干达在建的第一大水电站……

作为中国水电界的翘楚,驻湘央企水电八局将先进的技术带到遥远的非洲大陆,十多年来承建近20个项目工程,合同金额超300亿元人民币。和这些项目一起成长的,还有一批水电八局的80后、90后,他们在高原大陆写下跟同龄人不一样的青春故事。

扎根非洲8年 湖南伢子参加多个项目成行家里手

卡鲁玛水电站项目是乌干达在建的第一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是水电八局目前在非洲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程,计划今年底6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我在非洲大陆扎根了8年,西非海岸、南非高原、东非明珠都有我的足迹。”2009年入职水电八局的戴湘宁是卡鲁玛水电站项目部元老。这个地道的湖南伢子虽然年龄不大,但已参建过水电八局在非洲的多个项目,凭借过硬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丰富的施工经验,赢得了监理和业主的认可。

2010年底,戴湘宁来到加纳布维水电站项目。作为一名“小白”,戴湘宁发扬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克服风土人情及语言差异,仅用3个月便得心应手地应对项目技术质量工作。从项目技术方案到施工安排,从工程质量到安全生产,戴湘宁实现了三年无安全、质量事故。

让戴湘宁记忆深刻的是2015年完工的莱索托麦特隆大坝及原水泵站项目。该项目于2012年开建,戴湘宁跟随施工队伍来到南非高原之国莱索托,他们的任务是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筑起一座现代化的大坝。

“满目的群山,干枯的野草,干燥的空气中夹杂着凛冽的寒风,从未体验过的‘高原反应’,荷枪实弹的警察保安,虽早有心理准备,但刚到项目现场时,眼前的这一幕还是让我眉头一紧。”戴湘宁回忆,当时项目中方人员少,当地劳务技能水平不高,他除了负责现场施工安排和验收工作外,还兼顾现场灌浆施工、与公司本部信息沟通等工作,工作难度和强度前所未有。

在非洲诸多项目工地上,戴湘宁收获了非洲兄弟的友谊。戴湘宁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名当地员工的孩子得了急病,没钱去医院治疗,他马上找到该员工,安慰他并为其垫付了医药费。钱虽不多,却让该员工心存感激,用努力工作来回报。目前,这名员工已从一名劳务人员晋升为带班工长了。

救回被绑架同事 紧张的他睡了一天一夜

在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工程车辆在平坦的进场公路上行驶,营地的环形跑道旁花香四溢,工人们在紧张有序地作业。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碾压混凝土施工阶段,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尼日利亚第二大水电站。

“这里最开始是一片深山老林,我们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开辟了一条近30公里的进场简易公路。”今年32岁的刘欣石2011年大学毕业后入职水电八局,一直在非洲工作。2013年,中国电工-中国水电联合中标宗格鲁水电站项目,刘欣石和其余4名同事作为项目的“开路先锋”进驻工地。

非洲埃博拉、恶性疟疾等地方传染病时刻威胁着人的身心健康,从参加工作至今,刘欣石记不清自己得了多少次疟疾。

当时尼日利亚的安全负面报道不断,进驻工地没多久,刘欣石就招聘了当地安全员,组建项目保安力量,经常走访项目所在地的政府、军警、移民局和周边大小酋长,与当地各界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刘欣石告诉记者,2015年,项目一名中方员工遭遇绑架,被困7天,他同当地军警在方圆十公里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搜索,最终成功解救了人质,“那是我在尼日利亚度过的最紧张最惊悚的一周,当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工地,睡了一天一夜。”

被支教经历打动 95后女生成工程人再次拥抱非洲

在尼日利亚宗格鲁水电站项目上,还有一个外表时尚的95后姑娘,叫兰天慧。

2017年,对外汉语专业的兰天慧即将大学毕业,参加了国家汉办的选拔,顺利取得去卢旺达孔子学院支教的机会。

“一年的非洲支教经历让我下了再去非洲的决心。”兰天慧的祖辈、父辈都是水电工作者,在工地长大的她去过多个水电项目工地。当她得知水电八局国际公司招新时,便第一时间报了名。她的援非经历打动了面试官,顺理成章地被派往宗格鲁水电项目。

从支教的教师到水电工程工作者,一开始兰天慧看不懂文件也无从下手,只能激励自己主动加班,请教师傅和同事,一个月的时间便熟悉了公文处理和写作,并逐渐上手了采购工作。如今,兰天慧在宗格鲁水电站项目综合部从事文档管理,经常跟着师傅下工地,帮当地员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她还主动当起工地记者,拿着相机在项目现场拍下珍贵镜头。时间久了,她逐渐和当地员工打成一片。

兰天慧告诉记者,在非洲不少地方,吃穿住行都是问题。但是当地人渴望摆脱贫困,对帮助他们的人更是热情,这些都坚定了她留在非洲的决心,用实际行动写下跟同龄人不一样的青春故事。(吴鑫矾)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编辑:吕周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