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高山的陪同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率第四调研组参观了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纳雷科技等企业。
第四调研组与相关企业就“互联网+”智能交通展开热烈讨论。
红网时刻长沙4月25日讯(记者 贺卫玲)长沙高质量发展迎来“最强大脑”!4月24日—27日,包括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65名专家组成的“院士天团” 齐聚长沙,重点就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助力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转型创新发展把脉开方。
“院士专家长沙行”暨中国工程院“互联网+”行动计划(2035)项目中期研讨会重点开展专题调研、集中研讨和分组交流等三大活动。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陈左宁院士以及李伯虎、李国杰、杨胜利、刘经南、王家耀、孙九林、王礼恒、李立浧、桂卫华、刘文清等11位院士和数十名专家组成的超强智慧阵容,在深入长沙市园区企业进行考察调研的基础上,与湖南湘江新区、相关市直部门以及园区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从政策、技术、环境等多个角度以及中央、地方、企业等多个层面探讨推进“互联网+”向纵深发展的工作成果和存在的困难问题。
4月25日,院士专家团分成4个调研组,分赴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隆平高科技园、宁乡高新区等园区,围绕“互联网+”基础支撑、“互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智慧能源、“互联网+”现代农业、“互联网+”智慧环保、“互联网+”智能交通等课题,考察走访三一集团、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中国联通云数据中心、景嘉微、博世汽车、微纳坤宸、威胜集团、华智水稻、隆平高科、航天凯天环保、力合科技、中联环境、通号轨道、纳雷科技等10多家企业,召开座谈会8场次,与园区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
第四调研组主要围绕“互联网”+智能交通开展调研,红网记者跟随调研。一天时间,在长沙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高山的陪同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率队参观了通号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纳雷科技、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等“互联网”+智能交通的相关企业,并与相关企业开展热烈地座谈讨论。刘经南院士对长沙的智慧交通发展赞不绝口,他表示,目前长沙市的互联网+智能交通已走在了很多城市的前面,体现了湖南人敢为人先的思维境界。未来,互联网+智慧交通的发展可以综合多种的传感器来感知场景的变化,让驾驶变成了一种享受,更方便老百姓出行。
根据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研究白皮书预测,全球自动驾驶产业规模2020年将达到6140亿,其中中国市场将达到2000亿。面对这一巨大“风口”,长沙突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中智能网联汽车这一个发展最快、前景最大的关键领域,着力抓好平台打造、场景应用、完整产业链构建及高端人才培养等,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
2016年起,长沙开始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测试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已于2018年6月12日建成开园,获工信部授牌。测试区建有228个常规性智能无人测试场景,测试道路里程达12公里,是目前国内模拟场景类型最多、综合性能领先、测试服务配套最优、5G覆盖范围最广的测试区。现已有一汽解放、阿里巴巴、三一集团、百度等知名企业开展测试700多场。
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目前,长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了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全市共有基础层(AI芯片、大数据、传感器等)、技术层(感知、识别技术、电控等)、应用层(整车及零部件、智慧交通、车联网)等关联企业347家。去年来,共引进落地碧桂园、桑德新能源汽车、通达电磁能、中国长城、大陆、博世、舍费勒、京东、百度等33个产业链项目。
近年来,长沙市把握“互联网+”的机遇,着力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正加速打造全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同时着力构建“互联网+”的基础优势和产业生态,以“互联网+ ”为引擎的“三智一自主”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在“互联网+ ”智能制造、互联网+ ”智能交通、互联网+ ”现代农业等部分重点领域进行了有效探索和突破,具有“互联网+”率先发展的较大优势。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编辑:肖拓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