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封关于“将士墓”的信 让这里成为清明最该去的地方

quanj.jpg

“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英烈活动。

xianhua.jpg

在墓碑前献鲜花。

红网时刻长沙4月3日讯 (记者 张子夜) “我是岳麓区原东方红镇延农村村民,我们村境内的野猫坡、苏家塘坡一带,长眠着数百名为国捐躯抗日将士…时光似箭,60多年过去了,如今这片坟地仍然一片荒凉…”2005年是抗战胜利的60周年,无名将士墓的第四代守墓人张景写了这封信投给报社,因为一封信,引发了所有人的共鸣。

14年前,张景是唯一的守墓人以及扫墓人,14年后,一封信带动了所有人。4月2日下午,随着长沙高新区东方红街道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缅怀革命先烈”清明祭英烈活动,街道社区党员志愿者、麓谷二小的学生、长沙黄埔后裔再次沿阶而上,抬头仰望间,尽是肃穆庄严。

石阶之上便是墓台,墓台背依青山、绿林相掩。台正中直竖一碑,碑文陆军第七十三军无名将士公墓大字。所有人站在先烈曾经誓死保卫的土地上,集体默哀,三次鞠躬,随后张景开始述说一幕幕英雄往事。

光绪二十四年,东方红街道的村上有一处地主庄园——冯家大屋,也就是七十三军野战医院的临时驻所。当时兵荒马乱,冯家人飘零四散不知所终,冯家大屋就只留下佃户住守,张景的爷爷张炳坤就是其中之一。

“1940年春天,阴雨连月,几百名伤员住进了冯家大屋。因物资极其紧张,伤员住进了冯家大屋后,用谷仓里的砖头垒起来的两块砖高的“围子”,铺上些干稻草就是病床,因为没有医药,环境极端恶劣,重伤员一个个死去,轻伤员也拖成了重伤员,死去的士兵越来越多。这些去世的伤病员大多是年轻人,有的被伤痛折磨得痛苦万分,临终前还在喊妈妈……有的士兵前一天还面带笑容,第二天就撒手人寰。”张景说。

现场,在烈士墓前,伴随着张景对那段历史的诉说,大家手捧鲜花,神情凝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随后,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第七十三军烈士深深的鞠躬行礼,并将手中的鲜花献到墓碑前,以告慰先烈,随后并在墓碑旁树干上系一条黄丝带捎去思念。

“先辈们在民族危亡之际的身体力行,爱国、勇敢、担当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中,深植心底。此次东方红街道清明祭英烈活动,既是一种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传播了低碳、环保的网络祭祀、文明祭祀、绿色祭祀的新理念,还通过张景先生的叙述传播了烈士的精神,更为无名战士带来了一丝暖意。”东方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博宇说。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子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9/04/03/529731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