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液输上了吗?多少单位?”“约了10个单位,正在跟血库联系。”“凝血好些了?”“是的,胆红素高一些了。”“好,请营养科会诊。”……近两个月来,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一个名为“呼吸ICU ECMO管理小组”的微信群一直响个不停。不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群里有消息,总会第一时间得到回应。这个群是专门为一名年轻的重症肺炎患者组建的,群里有包括该院副院长柴湘平在内的近10个科室的54名医护人员。昨日,该患者终于痊愈出院。
1月15日下午,22岁的岳阳小伙小俊(化名)突然感到头晕、头痛,病情进展极其迅猛。第二天,他被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紧急送至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监护室(RICU)抢救。以RICU主任罗红教授为主的呼吸治疗团队立即投入紧张的抢救。经过一系列治疗,小俊一度病情好转。
然而,1月30日,小俊病情突然加重,几乎命悬一线。呼吸治疗团队立即联系心外科、心内科等,组建MDT团队采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对患者进行治疗。“他还这么年轻,我们一定要全力抢救!”当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为小俊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只要小俊的病情稍有变化,群里就会讨论新的应对方案。不论是深夜还是凌晨,每一个问题抛出去,该院心外科、心内科、输血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都会第一时间进行讨论。
从小俊入院起,罗红每天到医院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他。即使是在春节期间,医护人员对小俊的牵挂也没有减少一分:呼吸治疗师张晗连续15天24小时坚守病房,及时调整ECMO参数;特护团队不分昼夜,专人专护…… “ECMO是一项维护要求很高的技术,稍有疏忽就可能引起出血、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甚至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罗红介绍,ECMO一般都是短期使用,暂时代替人的心肺功能。对于长程的时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超过一个星期就是很长时间了,但小俊使用了22天!
72天的坚守终于换来了奇迹。经过全力治疗,3月23日,小俊从重症监护室转回普通病房,并于昨日痊愈出院。
告别待自己胜似亲人的医护人员,小俊感激地说:“我的生命奇迹是医护人员的日夜坚守创造的!”(全媒体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李林 李馨)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唐江澎 李林 李馨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