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良和砂子塘湘天小学的孩子们一起在春天撒下爱心种子。受访者供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匡春林
采访彭友良的当天,恰好是植树节。
“很有意义!我同砂子塘湘天小学的全体师生,将寓意着爱心相传的植物种子,种在校园一角。我希望爱心种子开花结果,将雷锋精神传递给更多孩子。”活动结束后,彭友良将活动照片和心愿发在微信朋友圈,赢得一片点赞。
40岁的彭友良是一名普通的哥,开着出租车在长沙街头奔跑了20年。但平凡的他开出了不平凡的“爱心旅程”:作为长沙市第一支学雷锋车队——“蓝的雷锋车队”的创建人之一,10年来,他和蓝的雷锋车队的队员们,开展各类爱心公益活动147次。车行万里,爱传一路,“蓝的雷锋车队”开到哪里,奉献和爱心就到哪里。
不服气
雷锋家乡人要有自己的雷锋车队
彭友良说,是同伴的善举,让他们萌生成立雷锋车队的念头。
“2009年的时候,我们的队长李郴长期要接送一名尿毒症病人到医院做治疗。我们看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就想着号召愿意分担的队友们,在公司里成立一支雷锋车队,有空时就来搭把手。”彭友良回忆。
最终促成雷锋车队的成立,是当年10月份的一次外出学习。当年,长沙市出租车公司组织优秀驾驶员到南宁学习交流。当地一家出租车管理公司谈到服务举措时,介绍了创办雷锋车队的一些举措和做法。
“我们就是雷锋家乡人,出租车行业又是城市的流动窗口。在雷锋的家乡,怎能没有一支这样的车队?”彭友良和同伴们都有些“不服气”。
彭友良的想法很快得到公司的支持,5名的哥主动报名,成为该公司首批“蓝的雷锋车队”的一员。
从此,“蓝的雷锋车队”的牌子正式挂在了公司的墙上,开启了它与数千普通乘客的“不平凡之旅”。
10年来,越来越多的的哥申请加入“蓝的雷锋车队”,这支爱心车队已从当年的6人壮大至50人,其间,新老面孔不断,但车队主题永远是扶贫助困。
不放弃
帮助别人是份让人幸福的事业
“星期三早上到树木岭接胡奶奶到医院做治疗;星期五到香樟路接吴奶奶做透析……”在“雷锋车队”的爱心接送记录上,固定免费接送老弱病残是彭友良和同伴们长期坚持的志愿活动之一,哪一天哪位老人要做治疗,哪一天哪位老人状态如何,他们都有本清楚的账。
刘金辉娭毑是彭友良接送趟数最多的老人,从2015年7月7日至今,每周两次的爱心接送总是风雨无阻。彭友良记得,每到接送日,他都会在清晨6时30分赶到老人居住的树木岭附近,将老人送至医院,再中午接送回家。“老人平时不太说话,每次都是用感激的眼神看着我,再挥手默默打个招呼。”彭友良说,有一次,面对他人的询问,老人突然大声说“雷锋车队个个都是活雷锋”,这突如其来的点赞让彭友良愣住了10秒、幸福了很久。
收获赞美、快乐的同时,彭友良和同伴们的爱心之举也曾遭外界质疑:“你们开出租车,收入也不高,有时候家里还有事,却费时费力免费接送别人,值得吗?”对于这个被问了多次的问题,他们的回答是:帮助他人得到幸福,当然值!
“帮助别人是份让人幸福的事业。”彭友良至今记得,他坚持接送了两年的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女儿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封老人生前写给彭友良的感谢信,老人的女儿泣不成声地替父亲送上“迟来的感谢”。
10年里,“蓝的雷锋车队”结对帮扶15家福利机构,出动送考车辆500余台次,定期接送20余位尿毒症患者往返医院家里,开展“爱心送考”“爱心助学”“爱心助残扶残”等志愿服务175次,免费接送老弱病残乘客3000余次、爱心捐款25万余元。
不抛弃
只要孩子们需要,就一直帮下去
点燃一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就能撑起贫困家庭的“希望树”。10年来,彭友良和同伴们的“爱心旅程”上,除了老弱病残乘客,还有不少贫困孩子。
彭友良和同伴们每个暑假都会牺牲两天的营运时间,开启“爱心助学之旅”。多年来,他们到过娄底双峰县永丰镇红荷村李帅家、双峰县梓门桥镇星火村彭园园家,到过湘潭湘乡市金石镇靳源村刘欣怡家。他们不仅给孩子们送来学习生活用品,送来学费,还送来鼓励和关心。
“李帅今年高三,学习成绩大有进步,正在备战高考。彭园园的父亲长期生病,没有了劳动能力,母亲在外地打工,还有一个弟弟,成绩特别优秀,年年都是‘三好学生’。”采访中,彭友良对这3名孩子的近况如数家珍,关爱之情溢于言表。9年来捐赠的款物已有8万余元,他表示“只要孩子们继续需要,就一直帮下去”。
伴随着车轮的行进,他们将爱洒在长沙的街头巷尾,温暖着每一个需要他们的人。
榜样名片
彭友良,男,40岁,开出租车近20年,被乘客称为“微笑哥”。2009年与5位的哥自发组织成立了长沙市第一支学雷锋车队——“蓝的雷锋车队”。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周辉霞 匡春林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