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禹 通讯员 邓菁岚)“啰啰啰啰……”望着栏舍里一群白白嫩嫩、活蹦乱跳的小猪崽,年过半百的胡自强一边将刚煮好的精饲料倒进猪食槽,一边乐呵呵地盘算着——四头大母猪刚下了两窝崽将近30头,还有两头母猪也要生了,“我家今年收入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
昨日,记者在宁乡夏铎铺镇走访时发现,像胡自强这样得益于扶贫政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的户子还真不少。以龙福新村为例,其脱贫攻坚工作“一户一策”见实效,帮助因残、因学(小孩读书)致贫的家庭解困增收,让因病致贫的家庭得到“家庭医生”的全面呵护,成为全镇乃至宁乡市的扶贫样板村。
贫有所助
贫困户养猪年收入六万元
“想想以前自己受伤几乎成了‘废人’,老婆患有慢性病干不了重活,儿子还要读书交学费,生活感觉看不到希望。”拍去了一手的糠粉,胡自强喃喃地回忆说,他本来是种田的一把好手,但是因为操作失误被收割机打断右手,不仅医疗费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他作为家庭的顶梁柱消沉了好多年,一家人的生活没滋没味。
所幸帮扶工作队跨进了胡家的大门,带来了滴灌式产业扶贫的好政策,激发起了胡自强的信心和动力,他一鼓作气搭建栏舍,买了几头猪开始精心饲养,还在门前的4亩多水田里重新插下了秧苗。前来走访的扶贫专干唐智明介绍,以2018年为例,工作队帮助其申报滴灌式产业扶贫补贴,还帮忙销售猪崽,年增收5000元以上;落实免费医保720元,免费体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项农业补贴386元……年增收4000元以上,还有金融扶贫,联系免息贷款助力他发展养殖。
胡自强的儿子胡国毕业之后,帮扶工作队员热心为他联系工作,目前胡国在宁乡一家机械厂上班,年收入约3.5万元。胡自强开心地给记者算了笔账,去年喂猪收入近6万元,加上儿子的工资和各项补贴,一年收入近10万元。
“村里正在成立一个产业帮扶合作社,安排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在龙福新村村主任付铁辉的计划里,将在去年“除臭剿劣”实现覆绿的100多亩土地上种植油茶等经济作物,继续帮扶有产业发展愿望的贫困户,让大伙将“穷帽子”丢得远远的。
病有所医
卫生室医生正月初一就到岗
记者跟着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张正强走进龙福新村卫生室,41岁的女医生熊爱华正在收拾出诊箱,准备骑摩托车去给贫困户杨士秀检查身体。
春节前的一个晚上,50多岁独居的杨士秀突然打来电话求助,熊爱华骑着摩托车冒雨跑了一段山路赶到她家,发现她因为低血压几乎晕厥。经过抢救,杨士秀终于转危为安,随后转入镇卫生院治疗。目前,杨士秀已经出院,但熊医生还是放心不下,三天两头打电话去询问。
读小学的儿子“抗议”说,妈妈从正月初一开始就没有休息,更没有时间带他出去玩。熊爱华坦言:“今年春节期间天寒地冻的,万一困难群众生了病,找不到我怎么办?”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像一把大伞,护佑着周边600多户2500多名村民的身体健康,还与贫困户45户94人签约成为“家庭医生”,熊医生对每户贫困户一年最少上门服务4次。
在夏铎铺镇,由“镇网格化管理干部+镇卫生院医生+村卫生室医生+村卫计专干”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经与该镇451户贫困户签约,实现100%全覆盖,提供上门义诊、免费供药、预约随访等服务。贫困户或村民遇到紧急病情,按照发放到户的“健康守门人”服务卡,一个电话就能请“家庭医生”上门。值得一提的是,该镇卫生院通过与长沙市第四医院建成医联体,与宁乡市人民医院建立医共体,在提高镇村医生的业务素质、为百姓提供完善医疗服务的同时,打通了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张禹 邓菁岚
编辑:吕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