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真心实意“帮” 心平气和“退”

湖南日报记者 张福芳

9月21日,长沙天心经开区一厂房门口,李明和站在公司的新招牌下长长吸了一口气。

这家20年前就在暮云落地生根的特种玻璃钢企业,为配合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和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克服困难,把生产车间搬到了外省,只保留了研发基地。

就在一个星期前,历经3次搬家,从深圳辗转到暮云落户的长沙久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也签订了退出协议,计划搬离这里。

截至9月16日,天心区绿心地区应退出的299家工业企业中,已关停209家,其余企业力争年底前全部退出。

背景:新时代,新要求

2013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的《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规定,“绿心”范围内,除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旅游休闲设施建设外,禁止工业和其他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建设项目。

位于长沙市南大门的天心区暮云片区,9成面积属“绿心”范围,应退出的工业企业达到299家,占长沙市绿心退出企业的2/3以上,退出的难度可想而知。

一位长期在天心经开区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以前,退出企业的税收每年有近10亿元,退出后不仅没有了税收,政府还要拿出好几亿元来进行奖补。

生态优先。天心区委区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退出”的责任扛上肩,成立了绿心地区工业企业退出指挥部,所有区领导都联点企业,区直部门包户落实。

在天心经开区管委会新大楼大厅里,企业退出绿心完成任务进度表上,每名领导负责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退出进度清晰可见。

“绿心企业退出,是一项政治任务;保护绿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天心区政府一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服务:一对一,全过程

拿到长沙久信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退出协议的那一刻,姚云眼眶有点湿。

今年6月,天心区进入绿心企业退出攻坚阶段,经开区干部姚云就负责对接久信公司。这家公司原在深圳,因浓厚的家乡情结,于2013年辗转来到天心经开区,并在经开区实现了快速发展。

“当初他们从外地搬过来时,载重30吨的卡车足足拖了17车,如今好多员工都在公司附近买了房,安了家。”姚云深知企业的难处,“自己搬个家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这样一家大企业。”

但政策要落实,必须得搬。姚云多次上门进行沟通,站在企业的立场理解企业的困难,陪着企业负责人一起找新场地,尽量从政策上和服务上给企业帮助。企业负责人对姚云也从当初的抵触变成了朋友。拿到合同的时候,姚云对企业负责人郑重承诺:“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如遇到困难,可随时找我,我一定尽全力提供帮助。”

长沙正大有限公司为泰国正大集团投资子公司,决策权在总部,为争取该企业退出,园区全程帮企业制定退出方案,“一事一议”,最终达成搬迁意向协议。

“园区的企业为天心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跟我们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中,我们要求干部们真诚地与企业沟通和交流。”天心区委常委、天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贺国权说。

为此,天心区为退出企业科学制定“一企一策”“一对一”服务,并积极对接产业转移,为企业新厂建设和生产开辟“绿色通道”。

企业:顾大局,再发展

2009年就在暮云片区办厂的长沙世光家具有限公司是第一批签订协议搬离绿心区的企业。

企业负责人谢光延告诉记者,目前新厂建设已到了扫尾阶段,预计下个月就可以实现投产。“厂房面积更大,设备更先进,发展空间肯定会更大。”谢光延信心满满。

还有长沙正大有限公司、湖南礼恩派拉线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子公司,退出后,也将新建高标准的厂房,购置新设备,实现产量与产值双提升,实现再发展。

除了搬迁,在“绿心”区域内,还有不少企业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曾经从事建筑砖生产的长沙宝成建材有限公司,在经开区的帮助下,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如今变身成为天心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入园企业达到40余家。

“纵使退出千难万难,也要顾全大局,或许这是一次新的机会。”在退出过程中,不少企业负责人体现了很高的政治觉悟。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福芳

编辑:唐甬梅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