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7惊艳的时光】看长沙农业品牌建设的“战略图”

  编者按:正值年终岁尾,如一阙恢弘壮丽的乐章,还剩最后几个尾音。

  回望2017年,农业领域政策频出、热词不断。这一年,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大力扶持“三农”的政策背景下,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大量拥入,促进农业现代化驶入快车道。农业品牌、畜禽粪污治理、“一带一路”、农村“双创”……这些关键词正诠释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和新机会。

  回首这一年,长沙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铿锵,收获满满,更蕴含着涌动的成长力量,以待来年。有哪些农业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又有哪些变化会影响到你我的生活。红网长沙站【2017 惊艳的时光】系列报道,今日携手长沙市农委推出农业品牌篇。

宁乡花猪。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露 通讯员 刘帅 长沙报道

  一块肉、一条鱼、一兜青菜……一件优质的农产品在插上品牌的翅膀后,能抵到哪里、飞向多远?

  在长沙这些答案都能给你。

  一块宁乡“黄焖花猪肉”,焖出了味道,从宁乡一个农庄卖到了北京的餐桌上,仅这一碗肉一年卖出了250万元。

  一条望城“健康瘦身鱼”,游出了健康,从望城一个渔港“游”向了香江之畔,仅这一条鱼在香港身价倍增。

  一兜都市“田园香青菜”,从政府的“菜篮子”进入到百姓的“心窝里”,仅这一道菜让老百姓也能享受优质平价。

  在农业领域,2017年长沙刮起了一阵强有力的“品牌风”。

  大气魄

  政策引力波来袭 助力农业品牌打造

  时间回到2017年年初,农业部发布了《关于2017年农业品牌推进年工作的通知》,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这一年,农业领域刮起了一阵强有力的“品牌风”。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中部农博会上,长沙品牌农产品展翅高飞、畅销全国。

  “要让长沙农产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就要插上品牌之翼。”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认为,品质长沙,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链子,要让产品、环境、工程、服务质量都能成为长沙无形的竞争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农产品供给要“从有到优、从量到质”,要让名优产品、质量信得过的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起来;要以绿色创建和品牌提升等活动为推手,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让更多传世产品传承下去。

  全链条引入品牌建设,这是新时期长沙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引擎。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进下,长沙农业品牌这根闪亮链条,一头串起生产者,一头串起消费者,串起城乡居民对品质长沙、品牌农业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升全市的品牌培育意识,从有到优,让品牌“站”起来。

  “长沙还处于创新驱动阶段,但深圳已经到质量引领、标准引领的阶段,最大的差距在品牌。”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文浩2017年在调研长沙农业农村工作时一语中的。

  这样“一针见血”地道出了长沙农业品牌的“软肋”。其实,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这不只是长沙的“短腿”,也是湖南的“短板”。

  10年前,“神鬼王”现象在湖南广为人知,“唐人神”“酒鬼酒”“芙蓉王”成为湖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牌。然而,在“神鬼王”之后,湖南接棒的新品牌梯队几近断层,湖南省一名分管农业的领导曾经叹惜说:“湖南培育不出几个在全国叫响又叫座的农业大品牌,这与农业大省的身份极其不匹配。”

  这样的话语并不夸张,由于没有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少产品“睡”在车间里、仓库里,销路不畅甚至无人问津。

  一定要让品牌“站”起来,才能让“睡”着的产品‘醒”过来。随着首届“湖南十大农业品牌”在2017年评选公布,湖南拉开了品牌农业建设的大幕。省会长沙敢为人先,2017年率先在全省市州启动农业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品牌是件大事情,办大事情要有大气魄,长沙市政府集中培育品牌,其中把农业农村的品牌作为一个重点来打造,出台含金量更高的品牌农业发展政策来全面推进农业品牌的提质升级。”陈文浩说。

  在长沙市政府的力推下,《关于全面推进农业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前出台。未来5年,长沙每年将统筹安排5000万元农业品牌建设奖励资金,打造千亿品牌农业产业集群,重点培育1个产值过200亿元、1个产值过100亿元、5个产值过50亿元、50个产值过10亿元的农业品牌,形成一乡一品、一园一特的农业品牌化新格局。

  走出去

  既要走出岳麓山 更要出长江通江达海

  定位国家层面就要促进品牌“走出去”。

  “品牌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品牌就是硬实力、软实力”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农业品牌发展到现在虽然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未来依旧任重道远。

  “品牌既要出山,更要出海,对于长沙农业品牌特别是农产品品牌来说,既要走出岳麓山,更要‘走出去’,出长江通江达海。”长沙市副市长李蔚认为,湘品出湘,长沙要当领头羊。

  宁乡花猪、沩山茶叶、大围山水果……2017年8月,长沙30家农业企业组团到香港推介,200多个打上长沙烙印的本土农业品牌实力“吸金”,现场签订近3.5亿元的合作意向协议,创下了湖南市州农产品现场销售额和签约率第一的业绩。

  数字是最好的佐证。长沙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2058亿元,地理标志农产品9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总数达到615个。

  培育生产者的增收能力,从富裕到幸福,让农民“福”起来。

  “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要弄清人民群众向往什么。新时代,对农民群众来说,就是希望既能‘口袋’富起来,又能‘脑袋’富起来,实现从富裕到幸福,这才是美好的生活。”在长沙市委副书记徐宏源看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二字体现了党把“三农”问题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对于省会长沙的“三农”工作来说,就是要通过打造农业品牌,优先让农民从富裕迈向幸福。

  看过来

  “口袋”“脑袋”都富起来 成功品牌案例层出不穷

  要让农民“口袋”“脑袋”都富起来?培育长沙农业品牌势在必行。

  培育品牌,长沙的成功品牌案例层出不穷。

  “人们不仅要吃得饱,更要吃得好。”在长沙市农委主任吴石平看来,城市居民对农业的需求已然发生转变,绿色消费盛行。从农业供给体系看,要求农业为市民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更多需求旺盛和适销对路的高品质农产品。

  望城区茶亭镇东城社区在外打工的姚栋、文莎夫妻俩回乡创业种红薯。注册薯夫妻自主品牌,仅纯手工红薯粉加工一项,每年就创收近1000万元。“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百余村民家门口致富。

  从农民、村干部一路打拼成长起来的刘跃华,创建湖南湘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过精心打造品牌,他将一碗4两的花猪肉在北上广卖到了168元的高价,与他签约养猪的近50户农户也创效增收。这样的创业故事在星城每天都在上演。

  目前,从政策、技术、机制上发力,长沙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十足。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人才培育。

  2017年12月4日,回乡创业的刘小英走进长沙市第二届现代青年农场主第二阶段培训班。这是她第二次参加培训。两年间,她的果园品种从单一的圆黄梨扩展到黄桃、猕猴桃等多种特色水果,销售收入比2016年增长了50%,突破100万元。如今,她正谋划着搭上乡村旅游快车,通过与乡村旅游“联姻”,向体验农业“华丽转身”。

  长沙共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73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14家,农业上市企业总数增至8家。

来源:红网

作者:刘露 刘帅

编辑:谭忠欣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2018/0101/423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