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读望城消防精神密码(二):一个价值符号的传承与弘扬

  编者按5月12日,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同签署命令,授予湖南省消防总队长沙市支队望城区大队“学雷锋模范消防大队”荣誉称号,大队代表更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雷锋故乡.望城消防”再度以骄傲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透过望城公安消防大队的荣耀,我们看到了“雷锋家乡出雷锋,英雄群体‘雷锋+’”的独特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城市的善良和义举随处可见?近日,红网记者走进望城进行了深入采访,今日继续推出解读望城消防雷锋现象系列报道,探究这座城市善心传承的精神密码。

  时刻新闻记者 洪雷 邓正可 长沙报道

  兵营里有句老话,叫“老兵不死,只是凋零”。可是在长沙望城,早已逝去的雷锋不仅没有凋零,其精神的延续反而愈发热烈,时间越久,越像百花一样绽放出了无限的光彩——无论是在望城雷锋路社区冯其正工作室,还是远离城市喧嚣的桥驿镇群力村村民王锦秀家,人们就好像被感染了一样,随时都展现着无比自然的文明风貌,彼此认可,相互扶持。雷锋精神在这片土地的各处,就像预先埋下了纯净的种子一般,正不断盛放着善意的人心。

  社区老人冯正其:雷锋虽已逝,余生不辜负

  冯正其的故事是这样的。

  他比雷锋年长7岁,早5年参加工作,他在望城县人民政府手工业管理科工作时,雷锋是县委办公室公务员,用他自己的话说,两人从相识发展到相交,从相知发展到相好。作为雷锋的同辈人和成长见证人,他一直把雷锋视为偶像,当作榜样。

  2014年,时年81岁的正爹将多年来所积累的工作资料,以及历年来他收集整理的有关雷锋和望城英烈的史料,还有各级各届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等资料全都收集起来,在自己家中办了一个《余热生辉二十年》小展览。一下子引发了远近居民的关注。人们对正爹钦佩不已的同时,都觉得可以扩大影响发挥更好的作用。

  于是,到了2015年,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雷锋路社区新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正爹主动和望城区委老干部局、望城区史志档案局、望城区关工委及望城区高塘岭街道领导商量,把他收集整理的所有资料全部捐给社区,由社区配备展示架等硬件设施和专门的管理维护人员。一个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点——“冯正爹工作室”就此成立了。

  冯正其正跟来访的人讲述那些过去的故事。

  从那时起,正爹每天风雨无阻地来到工作室,他细心地将各类资料整理整齐,然后热情地为前来参观学习者进行讲解。对机关干部,他主讲“学党史,颂伟人”“学雷锋,树新风”;对学生、家长,他又把雷锋从苦难的童年、奋进的少年到有为青年娓娓道来。冯老带着学生看雷锋当年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励学生多读书;同时生动形象地讲述雷锋“一脚踢出螺丝钉精神”“喂猪与当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团山湖学开拖拉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等故事,让参观学习者深受雷锋精神洗礼。

  而最令正爹欣慰的是,到他这间小小的仅30平米大的屋子来参观学习的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社区居民隔三差五地来听听正爹讲故事,仿佛也成了一种习惯。“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了雷锋精神不是高高在上的传说,以及这种日复一日的精神传承,我的执着也就变得越来越有意义。”正爹笑着说道。

  现在,大家走进他的“冯正爹工作室”,很轻易就能看到一张用正楷毛笔字写成的“退休自律”。

  “我1951年参加工作,今年退休……我秉着‘离岗不离党,退休不退色”,记住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发挥余热,为党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注重身体,加强锻炼,做一个健康老人。”

  退休23年来,正爹依照这份“自律”,不遗余力地继承和传播着雷锋精神。他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了社区的各个角落。

  去年,望城区对雷锋路社区进行提质改造时,正爹积极出谋划策,建议在改造过程中充分挖掘雷锋故事、融入雷锋元素。在他的热心帮助下,一个全新的“雷锋小区”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这个直接以雷锋命名的地方现在已处处彰显着“雷锋”元素:墙上是雷锋故事墙画、巷子里有雷锋志愿服务小组、邻里之间洋溢着互助互爱的和谐氛围……

  模范媳妇王锦秀:修之于家,其德乃馀

  王锦秀实在是一个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农妇。

  一双大手,粗糙黝黑的皮肤,以及眼角因终年操劳留下的深深皱纹。无论怎么看,她都跟“美丽”“可爱”这样的词汇搭不上什么边。可是,她却实实在在是远近乡邻交口称赞的最贤惠的媳妇,最可亲近的邻居,最可爱的女人。

  王锦秀所在的群力村,是望城区桥驿镇一个比较偏远的村落,她的家,更在一条弯弯曲曲的村路的尽头。占地面积不大的一栋两层民房,掩映在山脚下的树丛中。外墙铺设着白色瓷砖,房前一块水泥坪地,不开阔,但十分干净整洁。

  王锦秀站在屋门口微笑迎客。婆婆黄梅秀坐在堂屋边,满头银发,神态安详。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普通农家,绿树村边合,把酒话桑麻。

  而这对婆媳的关系,也恰如此刻展现在记者面前的这幅图画一样,融洽和谐。

  王锦秀作为媳妇,她的贤惠,是远近闻名的。婆婆黄梅秀今年82岁,丈夫去世早,一双儿女都是她拉扯大,年轻时劳累过度,20年前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僵硬,不但做不了什么事,还需要每天做保暖、按摩。王锦秀就按照医生所说,每晚睡前烧好开水灌个热水袋,放在婆婆的被窝里,等捂热了再让婆婆睡进去,有空就给她按摩手脚关节。婆婆牙不好,喜欢吃软一点的食物,她就特意为婆婆单独做一份。

  去年5月,黄梅秀晚上起床如厕时,不慎摔倒,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当时,王锦秀的儿媳正怀孕保胎,儿子在外工作,既要照顾儿媳,又要照顾婆婆,娘家母亲瘫痪在床3年,一家人的重担全落在她一人身上。

  王锦秀于是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帮婆婆穿衣、洗漱,随后准备早饭,婆婆不吃面食,她就每天一早给她做饭,端到婆婆床前喂饭喂水;白天,她搀扶婆婆到小院附近散步、聊天;晚上,她又给婆婆洗脸、洗脚、擦身子;半夜,还要起床两三次照看婆婆,婆婆如厕时扶上扶下。黄梅秀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身上干干净净,床上清清爽爽。“她年纪大了,每晚要上厕所,我跟她住对门,只要她一开门,我就醒了。一家人要一起过一辈子的,婆婆不就跟自己妈妈一样?”王锦秀爽朗地笑道。

  照顾婆婆起居,是王锦秀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了。

  王锦秀这样悉心照顾婆婆自然也不是全无缘由。王锦秀记得,刚结婚时遇上过年赶集,她看到一件漂亮衣服,但考虑到家里的经济情况,咬咬牙扭头走开了。没想到年三十晚上守夜,婆婆递给她一个包裹,打开一看,就是那件衣服。王锦秀眼睛立刻红了。

  平淡如水,却感人至深。婆媳关系这个世间最难处理的难题,在这里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解决掉了。而事实上,不止是婆媳,王锦秀所在的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从上一辈起就延续着这样的家风。

  婆婆黄梅秀自己做媳妇的时候,也像王锦秀一样善待着自己的婆婆,“一辈子都没红过脸。”王锦秀自己的儿子媳妇平常在外面打工,回来住时,她就提前铺好床铺,他们走了,就收起整理好,让孩子们每次回家都住得干净舒服。说起儿媳妇妯娌间相处,她笑得很开心。说她们就像亲姐妹,过年过节一起玩,一起看电视打打牌,很少有矛盾。

  古语说:修之于家,其德乃馀。王锦秀把家里照顾得如此妥当,连周边邻居都颇受她照顾。相处了18年的邻居向兴华手足残疾,还动过3次大手术,加起来住了3个月的院。家里没人,王锦秀就帮着做饭照顾小孩。向兴华家起房子,王锦秀就和爱人一起帮着她家做事……采访时,向兴华特意跑到王锦秀家来,争着跟记者说王锦秀的好,说个没完。

  采访的最后,望城区委的人拿着一份表格说,像冯正其、王锦秀这样的人和家庭,望城太多了,只怕没办法一一走访到。我于是想,一个价值符号的传承与弘扬,大概就是人们已经把它注入了骨髓,当成了习惯,一切也就自然而然了。

本站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名,不得更变核心内容。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质监
  • 食药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