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穿越红土地| 一村出了七烈士 忠魂桑梓地唱响乡村振兴之歌

编者按:红土地,蕴藏着城市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密码,成为长沙精神光谱中最闪亮的色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红网推出《穿越红土地》大型系列专题报道,踏访城市各个角落的红色地标,为恢弘历史的庄严起点造像纪年,在红土地之上,完成历史、现代与未来的精神对话,奏响新中国70周年宏大的史诗组歌。

哦1副本.jpg

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群力村,正沿着“乡村振兴”道路,高歌向前。

相关链接:专题 | 穿越红土地——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红网时刻记者 田甜 长沙报道

走进长沙市望城区桥驿镇群力村,家家通了大马路、户户住着小洋房,交通便利、购物便捷,村民们开小汽车出行成为了常态,再也没有挑着担子、走村串户的“小贩”,数十年前泥泞的乡间小路也已经淹没在尘封的岁月里。当年,周炳文烈士装扮成贩卖辣椒的“小贩”、站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交谈的场景,已无从追寻,只有一个烈士墓静静守护。

记者在探访周炳文烈士墓的路上,路过一户人家,几个年过半百的村民正聚在一起,吹着风扇、喝着凉茶、聊着天,了解记者来意之后,他们热情地分享起烈士故事,“我们村先后出了7个烈士咧,那个个都是铮铮汉子。”作为烈士故乡人,他们很是骄傲和自豪。

0.jpg

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从未消逝的红色身影,7名烈士书写壮丽人生

1921年的秋天,有一个青年人身着蓝布长衫,身穿长袍,臂夹红色雨伞,目光如炬,步履铿锵,身后山峦肃立,乌云翻滚,风雨欲来……这是一幅风靡全国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中的场景。

毛泽东去安源,不仅书写了“安源罢工”这段闪亮的历史,也改变了比他大一岁的“老乡”周炳文的一生,从此,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上,有了一个无所畏惧、公而忘私的红色身影。

26.pic_hd.jpg

周炳文烈士。

周炳文,一个通晓五国语言、有着高收入的矿师(工程师),一个才华横溢、精通中国古文化的教师,在风雨飘摇、局势不明的时代里,他有能力也有机会明哲保身,但他依然选择走上了无比艰辛而坎坷的革命道路。

1926年,周炳文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家乡杨桥乡,如今的望城区桥驿镇,开展农民运动。对周炳文事迹有着深入研究的地方文化研究者焦广告诉记者,周炳文曾以“小贩”身份为掩护,站在田间地头与农民兄弟交心,年底,杨桥乡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他领导农协进行了减租反霸与平粜度荒等斗争。

“造成伯有以相惊,方为雄鬼;做到世人皆欲杀,才是男儿。”1931年,周炳文牺牲,他以“伯有至矣”的传说和杜甫诗《不见》中的名句“世人皆欲杀”来表明自己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并遗书其妻,“儿女将来长大成人,你一定要教育他们踏着我的血迹,走我的道路。”

传承烈士遗志,群力村先后又出了6位烈士。周炳文堂弟周应铭,1927年入党,牺牲时不满20岁;周绍生,1930年开展秘密工作时被捕就义;周炎光,解放初期被水匪报复而牺牲;戴罗胜,1958年入伍,因公殉职;周国奇,1978年入伍,在战场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易钦,长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长沙县大队三中队民警,巡逻时遇到翻下水塘的车辆,展开紧急救援时牺牲。

28.pic_hd.jpg

位于群力村的周炳文故居、“中共湖南省委旧址”。

熠熠生辉的烈士精神,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

周炳文烈士墓在群力村马鞍坝子湾后山腰,一抔黃土葬忠魂,无碑无志数十年,1984年,烈士墓方才重新修建,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的王首道题“周炳文烈士墓”墓碑。树影斑驳、蝉鸣阵阵,墓地十分宁静,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已经彻底过去,英烈在天之灵得以安息。他和其他6位烈士留给世人的是他们熠熠生辉的烈士精神。

在群力村,周炳文故居、“中共湖南省委旧址”,经修缮整理,成为了党小组活动阵地、红色教育基地,小小土砖房的展厅里记录了全村7位革命烈士的故事。7位烈士虽然牺牲,但他们的坚定信念,感染和激励着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

“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在这片热土永远传下去。”群力村党总支书记莫建昌说,带动全村的庭院绿化、生活垃圾分类等,群力村的各项工作开展,党员、村民组长、村民代表等都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村民们也崇德向善,好人辈出,文明乡风劲吹,“最美媳妇、最美志愿者、身边雷锋……他们都是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25.pic_hd.jpg

以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群力村“全面起跑”。

传承和弘扬好红色基因,助推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以红色基因引领乡村振兴,群力村“全面起跑”,守护山之秀美、水之灵动,厚植绿色发展的理念,以红色文化为底蕴,大力建设文化、文明、生态、产业于一体的乡风文明综合体。

“去年村上的6家农业企业带动就业80万人次,‘双花双油’(油菜花、葵花,菜油、葵花油)项目有1500亩,花开的时候,一个月人流量达10万人次。”莫建昌介绍,群力村成立了土地合作社,3800亩土地已流转了3000亩给农业公司,通过产业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解决了土地荒废、抛荒等问题。

群力村利用天然的山水、土地资源,大力发展配套农业体验、乡村民宿、果蔬采摘等特色现代农业,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并结合狮子山上长沙会战的战壕遗址、中共湖南省委旧址、周炳文烈士故居等历史、人文、自然资源,积极探索着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之路。

党建引领,依靠群众,以“五治”推动乡村大变样,大力推进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做好产业发展文章,提升村民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保护绿水青山,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让元气乡村人气满满……烈士家乡正沿着“乡村振兴”道路,高歌向前。

来源:红网

作者:田甜

编辑:吕周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2019/08/16/581627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