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吴斌 长沙报道
浏阳市澄潭江镇渠城村,一个可以用“穷乡僻壤”形容的地方,一个曾因农业落后、经济薄弱而“出名”的村庄,在过去的三年里,通过不懈努力和创新实践,成功实现了从昔日一穷二白到如今粮食生产全产业链的华丽转身。
早在三年前,渠城村就村级经济如何发展进行了相关讨论和规划,农村怎样去发展?渠城村怎么样发展?如何带领村民致富?一直是渠城村党总支书记王永平和全体支村“两委”思考的问题,剖析自身的优势,大家一致认为还是得发展农业,虽然这条路很艰难,但坚持一定能成功,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说干就干,2022年,渠城村迈出了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建设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渠城村购买了先进的耕田机,实现了从耕种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作业。
全新的耕田机
2023年,渠城村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努力并未止步。经过项目争取,村级建设了粮食仓储设施,确保了粮食的安全储存和有效管理。这一建设不仅提升了渠城村的粮食生产能力,也为后续的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
要实现水稻的高产高效,必须从源头抓起。2024年,在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渠城村投资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育秧大棚,彻底告别了农田人工育秧的历史。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显著提升了秧苗的质量和成活率,为早稻的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随着大米加工厂的建成投产,原本只能出售原粮的渠城村,也将能够加工、销售大米及大米制品。渠城村还成立了自己的粮食品牌——“渠农生态大米”,并着手搭建助农直播平台,希望通过品牌化运营,持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这三年走得很不容易。从起初的村民不理解、选种不慎重,到如今逐渐赢得村民配合、培养出一批优秀种植大户,一路历经无数挑战。各级部门给予的政策、资源等多重支持,为渠城村开展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早稻种植整土
如今,渠城村已经形成了从育秧、耕种、收割、仓储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这一转变不仅提高了渠城村的粮食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也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就业创业。渠城村从无到有、从小到强的变化充分证明了,只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即使是曾经落后的村庄,也能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迎头赶上,实现跨越式发展。
渠城村“两委”班子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继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吴斌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