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5年民生答卷温暖星城 2025续写民政为民新篇章

WechatIMG5.jpg

长沙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

红网时刻新闻3月21日讯 (记者 余雅琴 通讯员 杨思睿)5年来,长沙市低保标准增长18.46%;建成城乡社区(村) 居家养老服务站1509家,覆盖率91.5%;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2.7万对;累计为治丧群众免除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8亿余元......3月21日上午,长沙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过去5年成果,谋划高质量发展,全面梳理长沙民政事业的奋进足迹,擘画2025年民生事业新蓝图。

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长江,副市长康镇麟,市政协副主席彭民安,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晓斌出席会议。

5年深耕:民生答卷写满温度与担当

长沙市民政局连续两届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获评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先后获评全国社会救助先进集体等10余项重大荣誉,争创了首批养老综合改革等7项全国试点,精准救助、惠民殡葬、社区发展基金、精障社区康复等14项工作获全国、全省推介。

过去5年,长沙民政系统以“为民服务”为底色,在困难群体救助、养老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交出了一份温暖厚重的答卷。从低保标准的持续提升到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从殡葬改革的破冰前行到社会组织的活力迸发,每一项成果都镌刻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民生保障的基石在困难群体托底中愈发坚实。通过精准救助改革,长沙构建起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五帮扶”行动和“访民问暖”机制让政策主动触达困难群众。低保标准较5年前增长18.46%,城乡补差救助水平稳步提升,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实现全覆盖。更令人动容的是,全市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54万人次,帮助1257个失散家庭重获团圆,用行动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使命。

养老服务网络的织密织牢,托起了全龄友好的幸福图景。从市县到乡村,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建成,1509家居家养老服务站如星火般遍布城乡,覆盖率超9成。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惠及1.34万户,“愿改尽改”的承诺化作实实在在的便利。而投资3.38亿元建成的市儿童福利院,不仅跻身全国示范行列,更成为困境儿童温暖的港湾。殡葬改革的深化同样彰显为民情怀,累计免除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1.8亿元,绿色生态安葬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让“逝有所安”成为现实。

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则为基层注入了澎湃活力。全市5213家社会组织、8977家社区社会组织成为民生服务的“生力军”,各社会组织累计在乡村振兴、民生服务等项目中投入款物9100万元、受益人数超100万人次。社区发展基金、慈善募捐等创新模式汇聚社会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生动局面。在乡村振兴一线,“乡村著名行动”为2408个乡村地名“正名”,平安边界建设与地名文化保护相得益彰,为乡村发展添赋历史底蕴。

锚定高质量发展 擘画民生新图景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交汇点,会议为2025年长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会议指出,民政工作要始终紧扣群众“急难愁盼”,以更高标准推动老龄服务、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领域改革,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贡献长沙民政力量。

记者从会议了解到,新一年,长沙市民政系统将围绕五大核心任务精准发力:养老服务提档升级,扩大养老设施供给,推动医养深度融合,构建智慧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所养”更贴心;社会救助精准高效,完善分层分类机制,依托大数据实现政策“主动发现”,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社会福利全面覆盖,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深化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加强残疾人权益保障,织密特殊群体保护网;社会事务优化创新,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深化殡葬移风易俗,提升流浪乞讨救助效能,以精细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社会治理协同共治,社会组织规范发展,推动慈善事业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以区划地名服务赋能城乡发展。

5年砥砺,长沙民政用实干与创新书写了温暖民心的时代答卷;展望未来,长沙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将政策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获得感,让民生暖阳照亮星城每一个角落,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续写民政为民的崭新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余雅琴 杨思睿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947/65/1480407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