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县对口帮扶龙山8年,实施帮扶项目150个

8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以“特色产业+技术赋能”破题,援建红薯粉加工厂、召市大米生产线等,推动农产品深加工。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宋彬彬 刘成 吴创 长沙报道

520公里,是长沙县与龙山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8年,是星沙与武陵山水相守的时光刻度。自2017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全面升级对口帮扶机制以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累计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7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50个,选派16名干部接力驻守,将脱贫攻坚的“使命答卷”书写成乡村振兴的“长龙样本”。

山海连心八载

1.78亿绘就民生新画卷

1.78亿元专项资金精准落地,其中长沙县投入8100万元,长沙经开区投入9700万元;150个民生项目覆盖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振兴,水田坝镇、召市镇实现集镇综合提质改造,新建城乡汽车站2座、改造农村公路80公里,2000余户村民用上卫生厕所;4800人次困难群体获赠爱心物资,2000余名山区师生穿上定制校服,500名技能人才通过“订单式”培训进入蓝思科技、三一集团等企业;600万元农产品销售额通过832扶贫平台、跨境电商走出深山,藤茶、油茶、烤烟、红薯粉、黑山羊等特色产业年均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一组组数据勾勒出这场跨越七年的山海之约。

“帮扶不是数字游戏,而是要让老百姓看得见变化、摸得着幸福。”长沙县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介绍,8年间,工作队以“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模式,将2/3以上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取得了实效。水田坝镇自来水厂终结了村民饮水困难历史,召市镇中心幼儿园让留守儿童有了“家门口的学堂”,中湾村更因生态振兴实践获评“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教育帮扶的“星沙印记”尤为深刻:泉塘中学、泉星小学与水田坝中、小学,梨江中学、百熙小学与召市中、小学结对共建,智慧教室、心理咨询室、爱心书屋相继落成;经开区累计投入52.4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惠及学生131人次。医疗帮扶则通过骨干医师跟班学习、远程诊疗系统,让山区群众享受三甲医院资源。

8年里,两地累计互访交流50余次,签订协作协议12份,社会力量成为重要补充:25家企业捐赠物资惠及4800人次,旺佳地产、望新集团等企业定向帮扶寒门学子;长沙县、长沙经开区“春风行动”招聘会年均提供岗位超2000个,劳务协作站促成就业信息无缝对接。

从输血到造血

产业赋能续写长龙共富篇

3月25日,在龙山县召市镇的千亩烤烟示范基地里,烟农彭建国捧着烟叶算账:“亩产收入涨了25%,今年能多挣2万元!”在龙山县水田坝镇,1.1万亩油茶林铺满山坡,黑山羊养殖基地年出栏量突破5000头……

这些场景,印证着对口帮扶从“给资金”到“造产业”的深层转型。

8年来,长沙县、长沙经开区以“特色产业+技术赋能”破题:引入迷迭香、吴茱萸等中药材套种技术,提升土地复合收益;援建红薯粉加工厂、召市大米生产线,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搭建电商销售网络,组织农企参加中国农博会,打通“山货出湘”通道;开展焊工、电工等技能培训8期,输送产业工人超2000人次。

“过去打工要翻山越岭,现在家门口就能进厂挣钱。”在水田社区的油茶加工厂,正在现场观看调试生产线的村民向红英如此感慨。这座由160万元帮扶资金援建的工厂,即将让高山生长的油茶走向规模化生产。

如今,第四批工作队正稳步推进帮扶计划,以产业赋能续写长龙共富篇章:水田坝镇将拓展油茶产业链,壮大藤茶生产加工,召市镇继续巩固烤烟等传统产业,发展金银花等中药材产业,两地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纳入星沙常态化体系……

八年风雨同舟,长龙两地用行动诠释“长龙一家亲帮扶心连心”的深刻内涵。武陵山的油茶果挂满枝头,星沙企业的生产线跃动着龙山工人的身影,这段跨越520公里的情谊,正成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实践的鲜活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宋彬彬 刘成 吴创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947/62/1482383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