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7日讯(通讯员 刘恋 徐斌)3月26日下午,浏阳澄潭江南川河畔的澄市完小道德讲堂内,一场以“激发内驱力 赋能成长力”为主题的六年级家长会在此举行。120余名家长与家庭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共聚一堂,通过理论研讨、案例分享、情感互动等多元形式,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立体化教育生态。
专家引领:解码成长密码 激活学习动能
活动中,湖南省“向阳花”行动家庭教育指导师陈海英围绕“如何唤醒孩子学习内驱力”进行了专题培训,她结合真实育人案例,通过采用“正向标签”强化技术等方式,为家长破解“被动学习困境”提供科学路径。“我要改变自己的沟通模式和行为模式,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家长李女士在互动环节分享心得时说道。
家校社对话:搭建沟通桥梁 凝聚教育合力
作为家校社共育的典范代表,身兼村儿童主任与学生家长双重身份的学校家长委员会主任阙燕对学校教育有着独特视角。她以“运动场焕新”“阳光食堂升级”等民生项目为案例,生动诠释家校协同的叠加效应。她提出“智慧型”“学习型”“担当型”家长培育计划,倡议建立家校“直通车”沟通机制,为破解教育痛点提供创新方案。“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需要各方智慧碰撞。”阙燕的肺腑之言赢得阵阵掌声。
情感浸润:双向奔赴成就教育温度
分班家长会上的温情场景令人动容:1901班徐同学亲笔书写的《给爸爸妈妈的信》引发情感共鸣,父亲含泪拥抱的动人瞬间成为最佳教育注脚。3个班级的班主任们均创新采用“学业诊断+情感联结”双轨模式,通过个性化指导交流和亲子书信互动,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这种“以心育心”的模式探索,为家校共育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由校党支部与澄潭村党总支联合举办的创新家长会,不仅搭建起理念更新的平台,更通过成立膳食监督委员会、组建党员志愿护学岗、开发社会实践项目等举措,让协同育人机制在南川河畔落地生根。“教育需要精耕细作的耐心,更需要同频共振的智慧。”活动组织者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家校社成长共同体”建设,让教育温暖每个成长瞬间。
来源:红网
作者:刘恋 徐斌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