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瞄准“小切口” 擦亮基层善治“金”字招牌

微信图片_20241024160623.jpg

金盆岭街道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分众化微宣讲。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昂 通讯员 方谢莹 长沙报道

连日来,长沙市天心区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基层宣讲,创新形式“吸睛度”高,宣讲内容“含金量”足,推动党的声音不断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在金盆岭街道,20余场分众化微宣讲活动让理论宣讲更有热度,而精心制作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短视频,更是将理论宣讲从线下搬到线上。

微信图片_20241112102542.jpg

金盆岭街道创新推出《“金”晚八点》栏目,借助短视频、漫画长图等形式,让国家政策的学习变得鲜活生动、通俗易懂。

考虑到居民群众观看习惯,视频还贴心剪辑成竖版,提供更佳观看体验的同时,也提升了观看效果。这一系列短视频将“高大上”的创新理论搬到网络平台上,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趣。

因为直观、即时、轻松、体量小,短视频是不少人填补碎片时间的首选。金盆岭街道跳出传统窠臼,创新推出《“金”晚八点》栏目,借助短视频、漫画长图等形式,让国家政策的学习变得鲜活生动、通俗易懂,进一步增强了基层“软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基层治理是最具活力的国家治理场域,它距离群众最近,融入生活最深,是群众参与最广泛的“面对面”治理。

当前,天心区正持续探索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从《“金”晚八点》出发,金盆岭街道推出的各项创新举措背后,正是天心践行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缩影。

微信图片_20241112102533.jpg

《“金”晚八点》栏目于每周一至周五晚8点在微信群内推送各类“干货”知识,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从“小家学”到“大家治”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大到社会治理,小到家教家风,都得从一个“家庭的诞生”出发。

今年3月,金盆岭街道启动“万个家庭幸福计划”,探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将最新的公共政策和优质服务传达到每家每户。当月,街道正式推出《“金”晚八点》栏目,于每周一至周五晚8点在微信群内推送各类紧跟时事热点、贴近居民生活的“干货”,让群众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周一主题为“生活帮帮帮”,主要面向居民提供就业、教育、医疗、家政等便民服务信息;周二为“安全大家学”,围绕房屋建筑、道路交通、食品、消防、禁毒、利剑护蕾等进行安全教育;周三为“爱家多一点”,向居民提供婚姻关系调适、科学育儿、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周四为“政策进行时”,宣传最新推出的社会保险、医疗救助等公共政策;周五为“金盆榜样人”,聚焦身边好人好事、优秀“三长”代表、公益慈善典型案例进行推介。

微信图片_20241112102538.jpg

目前,《“金”晚八点》栏目已连续推出160余期。

“栏目内容的选择和制作都由街道相关部门和社区自行负责,完成后由街道统一审核,最后经社区‘三长’进行传播。”金盆岭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刘央妮介绍,截至目前,栏目已连续推出160余期,居民的兴趣点渐渐从纯娱乐性的“猎奇”转向实用性的“学习”,栏目也受到越来越多居民群众的青睐。

家庭由人组成,只有关怀人、帮助人、服务人、让人成长、让人进步,才能实现家家幸福安康。金盆岭街道坚持以人为本,从家庭工作出发,将基层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家庭单元细胞,引导居民群众加强自我学习,善于从学习中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浓厚了社区“大家庭”的共治氛围。

a92bc90354f5c842eab2c09c0c63bb4.jpg

金盆岭街道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工作,为居民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

胡国强带领邻长每晚常态化开展夜间巡逻.jpg

邻长胡国强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夜间巡逻活动。

由“社区管”变“自家事”

充电烦恼曾一度困扰着赤岭路社区金碧文苑的小区居民们:各种各样的老年代步车、电动车凭着就近原则,全部停在小区出入口附近,堵塞了居民的正常出行通道。不仅如此,许多电动车主直接从家里接出一根电源线,在通道上就给电动车充起了电,安全隐患尤为突出。

为此,小区业委会主任兼邻长胡国强多次组织召开协商会议,最终确定对小区空地进行改造,安装智能充电桩和防雨车棚。半个月不到,充电场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居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三长’要做的就是‘采、收、访、带’,‘采’即采集辖区基础信息;‘收’即广泛收集群众诉求;‘访’即认真开展入户走访,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带’即以身作则带动更多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担任邻长一年多,胡国强也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居民“好口碑”。

“金秋”义剪志愿服务小分队.jpg

邻长马丽萍牵头组建的“金秋”志愿服务小分队正为老人提供义剪服务。

在金盆岭街道,像胡国强这样活跃在一线的“三长”还有很多,他们调解邻里矛盾纠纷,宣传讲解国家政策,帮助大家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仰天湖三村小区邻长马丽萍,被大家亲切称为“马大姐”,性子直爽、办事麻利是她的个人标签。去年,社区推行“三长制”工作,她第一个报了名,成为小区最热心的存在。一次,在走访入户中,她发现小区有20多位老人因行动不便“束之高楼”,难以开展日常活动,于是她牵头成立了一支名为“金秋”的志愿服务小分队,为高龄老人提供上门义剪和温情陪伴服务。

组织小区邻长、志愿者就华宫小区环境卫生、电梯安全等事宜召开议事会.jpg

组织华宫小区邻长、居民代表、志愿者就小区环境卫生、电梯安全等事宜召开议事会。

狮子山社区华宫小区邻长徐兆祥是一名退休干部,长达十年的小区地下主水管漏水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他在里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没有物业,我们自己来,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徐兆祥等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华宫小区改面子、换里子,品质提升成效荣获2022年精美长沙建设示范项目。

全面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工作,“如何选好人”是关键。金盆岭街道把目光锁定在政治素养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身体条件优、时间精力足的党员、志愿者和热心居民身上,遵循“社区推荐、居民自荐、群众推荐”原则,推选出片长45名、组长177名、邻长1514名,确保户户有人联、家家有人管,实现结对联系全覆盖。

1.jpg

街道组织开展了近百场业务培训,有效提升“三长”履职能力。

8a3cff6d722319856c5aafbd697f4b4.jpg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进一步增强“三长”的身份认同感、工作积极性。

“居民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就向‘三长’反映,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三长’解决不了的便向社区反映。”为此,金盆岭街道逐月制定“三长制”工作月计划安排表,建立健全“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推动家庭事、邻里事、小区事高效解决。

不仅如此,为有效提升“三长”履职能力,街道还组织开展了近百场业务培训和观摩学习,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内外联动强化学习提升、引进经验做法。为增强“三长”的身份认同感、工作积极性,街道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如每月组织“三长”集体生日会;联系德园包子铺、省供销社生鲜销售等,对“三长”实行优惠打折;为邻长拍免费婚纱照等,激发“三长”参与基层治理的动力与热情。

公益基金实现全街6个社区全覆盖,累计发动621家企业、2198家门店、4万余名居民、网民捐款捐物.png

公益基金实现全街6个社区全覆盖,累计发动621家企业、2198家门店、4万余名居民网民捐款捐物。

从“袖手看”到“拍手赞”

近年来,社区基金正以蓬勃之势崛起,成为推动社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2022年1月,金盆岭街道针对辖区居民结构复杂、利益诉求多元、工作经费有限等痛点难题,深挖潜力、整合资源,率先成立全省首个街道、社区公益发展基金。

截至目前,已实现全街6个社区全覆盖,累计发动621家企业、2198家门店、4万余名居民、网民捐款捐物,价值1200余万元,惠及11699名群众,逐步形成“随手公益、人人慈善、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被评为全省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

资金是社区基金存在的基石。街道公益发展基金积极探索创新公益模式,采用“项目化募集+专业化众筹+商业化造血”形式,构建了线上项目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化筹款体系。

微信图片_20241023101114.jpg

“星语绘梦·共筑温馨”精准关爱项目。

比如,狮子山社区与浏阳市镇头镇北星村进行共建,通过“供销货郎”村社结对项目,拓宽北星村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并为社区基金池“造血”。

比如,连续三年参加腾讯“99公益日”活动,号召大家“益”起做好事,共从互联网募集善款173.31万元,改变了“找富人、找老板、找现金”的思维定势。

再比如,创新推出“助力100个特殊困难家庭”等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活动,以助困、助老、助残、助医、助学、助安、助推社区治理7大类别32个公益项目,激发党员动员能力。

聚焦居民所需所盼,公益发展基金已成为金盆岭街道开展基层治理的一条新渠道。基金用途广泛,具体用在哪些方面?所辖6个社区正不断探索社区基金本土化特色化运作模式。

微信图片_20241023101242.jpg

金盆岭街道所辖6个社区正不断探索社区基金本土化特色化运作模式。

立足实际,夏家冲社区聚焦“一老一小”托起“朝夕美好”、爱心送餐、“辖区特殊困难群众帮扶”等项目;天剑社区聚焦“希望之光”、大病家庭资金帮扶、春节慰问困难群体等项目;狮子山社区聚焦供销社“菜篮子”、临时突发困难群众帮扶等项目;黄土岭社区聚焦“防范灾害风险,共建平安家园”、“星语绘梦·共筑温馨”精准关爱等项目;涂新社区聚焦大病患者关爱救助、关爱困境妇儿等项目;赤岭路社区聚焦“关爱困难群体计划”项目、暖心厨房加餐项目等……社区公益发展基金正通过项目化方式提供精准化服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身边的民生问题。

不仅如此,金盆岭街道还拟筹建“社会治理创新实验室”,邀请专业治理机构、社区治理团队行业专家、老师组建专家库,联动开展“小课题研究”,解决一批包括探索社区公益基金可持续发展在内的治理难题,从而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服务提标、治理提效。

从“社会”到“社区”,省会中心城区的现代化治理正蕴藏于一个个细节里,并由这样的细节直抵人心,在“基层善治”中彰显“大城之南”的幸福密码。

来源:红网

作者:周昂 方谢莹

编辑:彭佩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855/56/1444457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