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星城长沙的每一个角落,都藏着不屈的灵魂和炽热的梦想。有这样一群追梦人,他们身负挑战,心怀希望,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创业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长沙市残联与红网长沙站联合推出《星城追光 创“逆”人生》新闻专题,聚焦长沙残疾人创业典型,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故事,看他们如何以不屈不挠之志,开创属于自己的璀璨天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的力量和尊严,一起见证这些追梦者的非凡人生!
潘小平和他所创立的农家乐。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贺卫玲 通讯员 喻志红 长沙报道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是泰戈尔《飞鸟集》中的名句,也是家住宁乡市回龙铺镇金玉村的潘小平的人生态度。
在充满希望的20多岁遭遇车祸,造成肢体二级残疾,潘小平不肯向命运低头,靠着勤劳朴实、自强不息、挥洒汗水、艰苦创业,现已是湖南龙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还开了一家生意红火的“老七农家乐”,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宁乡市“自强模范”、宁乡市社会贤达。
潘小平兄弟姐妹10人,兄弟中他最小。从小就有一股子不服输劲的他,十几岁就下海经商,在广东番禺开了一家餐馆。他起早贪黑,凭着勤劳和讲信誉,将餐馆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正在他计划着开第二家分店的时候,命运却在他最得意的时刻给了他沉重一击。200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他的左腿。肇事者逃逸,分文未赔。他花光所有积蓄,方从鬼门关捡回了一条命。那一年,他才24岁。
面对创业梦想的破灭,人生遭遇重大挫折,当时,他也曾一度情绪低迷,灰心、失望,甚至想一死了之,但最终在亲友的劝慰和鼓励下走出了阴霾,重新树立了信心回家创业并暗自发誓,肢体虽已残缺,但心智应更坚强,要克服一切困难,活出一个人样来。
他补过鞋,卖过报纸,摆过地摊,捡过废品,干过出租。凭着自己的双手,他终于为自己装上了一副假肢。走过人生至暗时刻,2009年,他重拾信心,回到家乡,开始筹划开一家农家乐。
怀揣着兄弟姐妹给他七拼八凑的1万余元启动资金,他拖着残疾的身体,亲自动手开挖鱼塘、开垦荒地、修整路面。一个身体健全的人做这些事尚且不易,几天下来,他的断腿和假肢接触面被磨得又红又肿,在汗水的浸泡下已经开始溃烂。他咬咬牙告诫自己绝不能放弃,哪怕是拄着拐杖也要把农家乐建起来。请不起大厨和服务员,他自己包揽了洗菜、切菜、配菜和炒菜。客人多的时候,为了不怠慢客人,他在厨房里挥汗如雨,一个人四口锅同时开炒。一餐接待下来,浑身上下找不到一根干纱,连鞋子里都倒得出水来。没有客人的时候,他就垦地种菜、割草喂鱼,一点一滴地扩大农家乐的规模。凭着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他的农家乐渐渐经营得有声有色。
如今,潘小平拥有水塘养殖基地20余亩,土鸡养殖基地20余亩,蔬菜基地15亩,农家乐的餐厅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年营业收入60余万元。农家乐发展势头良好,规模越来越大。2022年,潘小平又投资将“老七农家乐”进行了提质升级,餐饮条件和环境达到了更高水准,成为了当地少有的特色农家乐。
“这里的用餐条件很好。更让我们敬佩的是,潘小平大哥这种身残志坚,矢志不渝的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我觉得他非常不容易,应该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爱戴。”长沙兴力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平表示。
付出总有回报,事业、爱情如期而至,“自强模范”“社会贤达”等荣誉接踵而来。懂得感恩的潘小平,时刻不忘回报社会。用工优先残疾人家属、给残疾中心捐资赠物、村上美丽屋场建设慷慨出资修路……“我的今天,要感谢国家的政策好,感谢镇村干部对我的关心与大力支持。”潘小平深知自己拥有的一切, 都源于社会,因而从来都没有忘记回报社会。
在各级政府和朋友的支持下,他在2017年又成立湖南龙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国家专利10余项,拥有专业研发团队,提供就业岗位近百个。在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公司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回顾这些年的创业经历,潘小平深有感触地说:“有些路,走下去会很苦很累,但是不走会后悔。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总会遇上困难挫折,没有哪件事不努力就可以实现。”
面向未来,潘小平信心满怀,他期望自己用残疾的身躯谱写更完美的生命和创业篇章,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
来源:红网
作者:贺卫玲 喻志红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