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青春梦想在宁乡“都实现”

工业强市,幸福宁乡。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城市活力决定着城市的可发展性,其核心在于人,特别是充满创新动力的青年人。

在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连年进位;从昔日农业大县跃变成英才汇聚、产业兴旺的工业强市;从宁乡制造迈向宁乡智造、宁乡创造……回首宁乡的迭代之路,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始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源头活水。

人因城聚,城以人兴。要让青年在城市中安居乐业、扎根创业、建功立业,支持参与城市发展,关键是要回答好青年人想不想来、会不会来、敢不敢来、留不留得住的问题。

宁乡在思考、在行动,也在收获:过去3年里,宁乡城区净流入“新宁乡人”超过4万人,在全国百强县中稳居前列。

这座千年古邑,正以年轻态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用人才政策、产业发展、配套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让青年人放心去拼、放胆去闯。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青年和宁乡正同频共振、双向奔赴。

栽种青年融入的“梧桐树”

青年人才正成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在今年9月举办的2024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再发邀约,希望“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学生来湖南创新创业”。9月10日,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专题调研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让长沙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土”。

对宁乡来说,吸引、留住、发展人口中坚力量——青年人,是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这几年,城市之间的“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特别是在吸引高端人才和年轻人口方面,各地均使出浑身解数,推出政策或补贴。但城市留人,当然不能只靠派送“红包”,而是要重新建立认知,从城市软实力角度构建更长期、更生动的人才战略。站在青年视角来剖析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城市,擦亮青年友好标识,才能让城市更具“青年味”。

“要把青年工作置身于宁乡发展大局中来同谋划、同推进。”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表示。宁乡将青年优先发展的理念深度融合进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城市居住空间、优化生活配套服务来满足青年需求、契合青年特点、嵌入青年元素,不断“适配”年轻人的发展需求。

宁乡为青年营造宜居宜业的环境。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我所能,尽我所有”,宁乡用实际行动“表白”青年。

为年轻人提供温暖的“落脚点”,宁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4566套,有效缓解近6万名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让青年人心无旁骛创新创业,宁乡与南雅中学等优质学校深入合作,为青年人才提供9000余个优质学位;缩短通勤路,提升幸福感,宁乡为园区企业青年定制通勤巴士线路6条,每天往返长沙58趟次……

宁乡率先在全省推出“宁乡青年卡”,面向全市14至45岁青年,为青年提供更多政策、福利、活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人才政策多次更新迭代。宁乡实施“千引”计划招贤纳才,发布“人才政策30条”,进一步叠加引进奖励、购房补贴、教育医疗等,奖补资金高近5000万元;并先后实施制造业高端产业人才倍增计划、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举措。

年轻人追求的“情绪价值”,在这里也直接拉满。奥特莱斯、翡翠湖、吾悦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打造消费“流量担当”;楼台山公园、子木文创集市、童牧谷等成为新青年聚集地;“楚沩有约”青年联谊,“书香宁乡 美好时光”等品牌项目让青年在城市生活体验更有感……

宁乡对青年人才所做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尽善尽美的追求,激发出蕴藏在这座城市中的青春力量,成为年轻人栖息的“梧桐树”。

工业发展为年轻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打造创新创业的“梦工厂”

如果优良的环境和政策能吸引青年“看过来”,真正能让青年“留下来”的则是产业。产业规模和质量决定了留人的数量和人才的档次。

宁乡一直在大力推动能吸引年轻人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心脏”锂电池,到应用在各类3C产品的新材料;从打破世界纪录的大型工程机械,到全球领先的生物医药装备……一项项创新技术的背后,都能看到宁乡产业布局的身影。

当前,宁乡正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大要求,布局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工程机械产业链、智能家电和智能硬件产业链,以及食品及农产品产业集群、生命科学产业集群“三链两群”产业格局,持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以城聚产、以产聚才。

杨乘宇(左)参与重点科研项目。

在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90后”博士杨乘宇在毕业后的3年时间内,已成长为公司研究院基础研究部高级经理。初来时,公司的硬碳领域产品还是一片空白,他带领团队废寝忘食地开发了4款硬碳负极产品。

“虽然产品研发工作压力很大,但看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产品,我觉得非常开心。”杨乘宇说。他还主动挑起公司承接省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的大梁,作为骨干人员接连参加新型硅碳材料和汽车锂离子电池快充型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等项目。

再把目光投向宁乡广袤的田野,这里亦是广大青年施展才华的新天地,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华章。

走入宁乡市横市镇界头村,一望无际的无花果树上硕果累累。几年前,感受到宁乡人才政策的大好环境,甘肃姑娘火雯为爱返乡,在丈夫的家乡扎根,创办了长沙穗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她与中国农业大学等专业院所合作,探索钻研绿色种植技术,并成功申请专利。

如今,穗宝农业的销售额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增长速度,带动全村80余人就业。小小无花果,成了村民们的“致富果”。

青春是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最应该努力奋斗的阶段,用奋斗去拥抱城市的美好,宁乡这座青春之城,已经为天下英俊准备了最广阔的舞台。

无论是在科研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探索,还是在乡村田野间脚踏实地地实践;无论是在创业路上迈出不断尝试的步伐,还是在基层一线默默奉献着光和热……以梦为马的时代,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每一个青年,都能在宁乡找到自己的路。

返乡创业大学生谢扬帆。

搭建托举梦想的“登云梯”

青年们来到一座城、喜欢一座城、扎根一座城,归根到底是因为这里能够追逐梦想,拥有无限可能。

“人社部门开展创业培训班,为我们争取各项政策扶持补贴35万元,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90后”宁乡姑娘黄平,从一个防水建材行业的销售精英,到返乡创业,用6年时间成为母婴护理行业的佼佼者。

“在宁乡市人社局的支持下,公司获评第五批‘湖南老字号’,荣获第二届省级创新创业直播冠军,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宁乡市四小碟食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杨硕,传承和创新“宁乡四碟”制作技艺,把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老手艺发扬光大。

“有了这笔贷款的支持,我们完善了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等硬件条件,开拓了市场,销售额增长了30%。”返乡创业大学生史赛湘创办长沙爱晚亭家纺用品有限公司,在一系列人才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宁乡推出的农业人才、乡村工匠等身份认定,在这里创业不仅有面子而且有里子,医疗、购房和子女教育等服务,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谢扬帆从一家上市国企辞职回到老家宁乡,创办长沙归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圆了他的“农场梦”。

以“城”为“翼”,无数青年的梦想正在被向上托举。宁乡尊重每一位个体的梦想,珍惜每一种向上的力量,用最大的诚意助力青年实现个人价值。

激活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力。

立志自主创业,这里有优越的营商环境——宁乡做青年人才的最佳“搭档”,培植“阳光普照、雨天撑伞、雪中送炭”的良好生态。青年有“所需所想”,政府就能“所做所为”:创业缺资金,宁乡发放人才创业担保贷款近1.5亿元,补贴利息800万元,惠及创业项目73个,带动就业近8000人;发展有难题,宁乡“书记企业直通车”“市长企业接待日”“千名干部进千企”等机制保驾护航……

想要投身科研,这里能提供强力支撑——目前,宁乡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超500家,长沙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309家,吸引了研发人员1.4万余人、各类技能人才近3.5万人在宁工作。

渴望成长发展,这里搭建了完善的培育体系——宁乡构建覆盖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金融支持等全链条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和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新增机关单位、医院、学校等见习基地,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

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宁乡作为梦想的起点,去拥抱更大的世界;而越来越年轻的宁乡,把“青年力”融入城市底色,变得更富活力。当宁乡与青年“双向奔赴”,更多“彼此成就”随之上演。

他们担当善为,83支突击队1079名青年深入一线、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他们乐于奉献,15万余名青年志愿者在实践中担当作为,志愿服务时长达80万小时;他们匠心筑梦,在各类职业大赛、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走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不断汇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青年力量,也为宁乡这座城市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了更多先机。

据统计,多年来,已有36.68万名青年选择来到宁乡、扎根宁乡。他们奔赴宁乡的原因或许不一样,但最终促使大家留下来追逐梦想的理由却很相似: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热情友好、宜居宜业,千言万语似乎最终都化作了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854/67/1438430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