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李干 长沙报道
又是一年雷锋月,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韶光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坚持以“雷锋精神”为根和魂,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弘扬时代新风,传递正能量。
学雷锋 13年初心不变的坚守
3月4日下午1点,芙蓉区韶光社区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的志愿者周曼,带着她的工具,早早地来到了社区老年活动室开展“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活动,为义剪做准备。不一会儿,义剪摊位就摆好了,梳子、镜子、剪刀、推刀、喷壶、吹风机等一应俱全。
志愿者周曼为居民义务理发
家住16栋的王彦田、张桂荣夫妇是当天的头两位“顾客”,王嗲嗲今年88岁,张娭毑今年86岁,他们是义剪的“常客”。“奶奶想剪个什么样的发型呀?”“嗲嗲冷不冷啊?”理发开始前,周曼都会耐心地询问着每一位老人的剪发需求;理发过程中,她运用娴熟、精湛的理发技术细心地为老人们修剪头发,提供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私人订制”服务,并亲切地和老人唠家常,瞬间拉近了与老人之间的距离。
“我们在居民微信群中看到义剪的消息,吃了饭就过来排队了,小周手艺好,人也特别好,特别感谢她。”居民张乐华说道。老人们剪了新发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连声道谢,纷纷为周曼的志愿服务精神点赞。
周曼今年48岁,这是她义剪的13年,她也是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的第一批志愿者。2021年,周曼患恶性肿瘤,曾在医院治疗半年多,住院期间还为病友义务剪发,病好后,又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长沙各大社区、养老院、敬老院都有她志愿服务的身影。
除了义务理发,平日里,她还是小区垃圾分类志愿者,更是邻居们的“贴心大姐”。楼道里发生邻里矛盾、家庭矛盾,都爱找她说一说,大家也都爱听她的话。“我做志愿服务不为别的,帮助他人我自己也觉得快乐!”周曼笑着说。
用“艾沙”力量 传承雷锋精神
韶光社区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起源于一封信、一位老党员、一万元爱心款。2011年6月,一位老人向党组织递交了一封感念党恩的亲笔信以及1万元“特殊党费”。11月,她又以“艾沙”的名义给媒体送去1万元爱心款,请求转交给“最需要的人”。媒体连续三天头版报道此事,寻找这位没有留下姓名和电话的“艾沙”。最后,记者通过多方努力、反复核查,最终确定这位“艾沙”就是韶光社区的居民、退休教师——冯琦。2012年,韶光社区以冯琦的志愿行为为起点,正式成立“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蔚然成风。
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颁发聘书合影
现如今,经过“韶光人”的共同努力,10多年来,“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已由一个简单的工作室,发展成为了韶光社区服务居民、服务社会的一个大平台,让“爱长沙 爱社区”的“艾沙”的精神成为韶光社区所有党员群众共同的理念。目前,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已成为了一支拥有6个小组、600余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0多场,参与志愿服务超4800人次。先后获长沙市“雷锋家乡学雷锋”疫情防控我先行最美逆行志愿服务组织、长沙市最佳“五老红”志愿服务组织、湖南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2年入选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候选对象。
“好人社区”引领文明风尚
除了周曼以外,韶光社区还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当中,有83岁高龄仍坚持红色宣讲的孙小红,有义务管理棋牌室10余载的周生端,有随叫随到的“热心大姐”徐碧珊,有陪同邻里就医、上门做饭的彭利庚,有长沙市道德模范、照顾邻里的钱月巧,有无私奉献、带动社区13名居民签订遗体捐赠协议的林淑莹,还有孝老爱亲典范“湖南好人”贾远满,等等。贾远满、林淑莹更是连续两年获评芙蓉区“十大感动人物”,培育出社区独特的“好人文化”。
元宵节,志愿者为高龄老人送元宵上门
近年来,韶光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艾沙社会服务工作站,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学习宣传、文化建设、互帮互助、文明风尚、环境保护、爱心帮扶、志愿巡逻等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发现、培育“社区好人”,着力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好人效应,绘就从“社区好人多”到“社区人都好”的生动局面,充分传导、转化、凝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一个榜样,一面旗帜;一群好人,一城春风。韶光社区将继续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不断弘扬“好人”精神,传播好人文化,让道德之光闪耀芙蓉,让文明之花在长沙处处绽放。
来源:红网
作者:李干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