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宋彬彬 杨春智 长沙报道
日前,首届“节水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在西安市举办,现场发布2023中国节水十大经典案例,长沙县桐仁桥灌区“回购节余灌溉用水权实现多方共赢”案例入选,系全省唯一。
2023年,长沙县水利局对桐仁桥灌区未使用或节余的水权指标实行统一回购,共664万立方米,转让用于城镇生活供水。图为桐仁桥水库。长沙县水利局供图
强化用水管理,高效节水灌溉
月春光好,春耕处处忙。长沙县高桥镇百录村的农田里,农户们进入了最忙碌的备耕时段。记者看到,一农户打开田间地头的阀门,清澈的水流便从管道中源源不断地涌出,农户则在一旁守候:“这里是桐仁桥灌区,灌水够了就要及时关掉,不然就要多出钱。”
农户介绍,在桐仁桥灌区,农业灌溉用水是一种商品,按方收费;用得多、超指标的就要多出钱,用水少的还可以将指标按标准价格进行回收。
具体而言,灌区以桐仁桥水库管理所为主体,以管理范围内高桥镇范林村等14个村、社区为交易对象,实行梯级计价的奖惩措施,依托村、社区用水协会向水库管理所预购水权,年终根据实际用水量按照“亩均节余水权0-50方价格为0.06元/方”“亩均节余水权大于50方价格为0.1元/方”的标准实施回购。
通过政府主导,长沙县逐渐健全了部门协同、水权分配、水价形成、奖励补贴等机制,形成了“定额供水、计量收费、梯级计价、节奖超罚、水权可流转”的管水原则,以此强化用水户节水意识。
考虑到农业是用水大户,也是节水潜力所在。长沙县又将管道灌溉作为农业综合水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完善工程配套为基础,创新灌区自控系统,并对灌区末级渠系大力推行低压管道技术,直接将水引入田间,减少输水过程中蒸发、渗漏、人为引起的损失,用水效率、灌溉速度、节水效益得到跨越式提升。
同时,在管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改造并联骨干山塘、机井、河坝等自有水源,确保输水管道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灌区用水效率大为提高。目前,管道水利用系数为98.7%,灌溉时间大幅缩短,灌溉周期由原来6-8天减少到3-4天,促进了节水增效。
改造并联又带来了一系列变化,灌区的灌溉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土地利用不充分、不合理的状态也因此得以改善,农业实现降本增效。以水稻为例,亩均产量提高了18.7%,促进了增产增收。
精准计量用水,实现农户自治
打开智能远程控制管理系统,鼠标轻轻一点,数公里外的渠道闸门就被打开了,而且每个点放水量等信息一目了然,可以实现精细调度。
通过在渠道重要节点安装监控设备,建设干渠远程自动计量设施、末级量水设施,长沙县实现了水量的自动准确计量。如今,桐仁桥灌区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定时、定速、定量三种模式远程控制闸门,仅靠单人就能对全灌区水量进行操作和调配,为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分配奠定了基础,也有效保障了终端水价的准确计量,为水价改革提供了最为准确的数据,提高了灌区供水响应速度和用水效率。
建好更要管好用好。为了保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长沙县以强化工程管护为保障,培育了用水户协会,将产权、管理权、经营权移交给协会,并鼓励指导协会开展国家级农民用水合作示范组织创建,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自建自管模式;通过产权登记明确中型水库责任主体为县管工程管理单位,小一二型水库责任主体为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山塘和小型机埠责任主体为受益村委会,进一步完善了农田水利工程管护体系。
一系列举措明晰了管理责任,理顺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农民直接管理和参与,破解了末级渠系无人管护的真空,改变了原有农户个体配水的模式,减少了农户灌溉及劳动力投入,也大量减少甚至基本杜绝用水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得益于此,2023年,长沙县水利局得以对桐仁桥灌区未使用或节余的水权指标实行统一回购,共664万立方米,转让用于城镇生活供水。
如今,在长沙县,实现了以市场机制兑现节水收益,激发了镇村农户节水动力,盘活了灌区水资源存量,开创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水利资产融资的“星沙模式”,实现了粮食生产、乡村振兴、供水安全和水资源节约的“多赢”。
来源:红网
作者:宋彬彬 杨春智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