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戴喜文 长沙报道
为深入践行“走找想促”活动,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新桥新村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倡导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参与社区治理,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居民群众心头的“急难愁盼”问题,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通过一系列多样化、精准化、综合性的工作举措,让社区发展更有温度、社区生活更有质感。
以学铸魂 迎解树下话初心
新桥新村社区组织党员、志愿者在浏阳河解放广场“迎解古樟”树下进行学习教育,通过细读红色书籍,畅谈读书心得、现场交流等多种学习形式,一以贯之抓好理论学习,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
“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满足我们对知识的渴望,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对社会和他人有益的人才,始终如一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员解治国如是说。
党建服务微网格 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通过发挥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三长制”作用,社区引导党员、居民代表、楼栋长做好既是组织员、也是宣传员、更是群众的服务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小区治理形成一股力量。
面对新桥小区安置房因历史遗留无配套用房问题,居民多次提出诉求。社区与上级部门沟通,与居民多次协商,走家串户收集大家意见,最后达成共识,推选出了新桥安置小区自管委员会成员,现有一套共666.08平方米的门面交由小区自管委员会管理,每月租金发放、日常维护、招商引资都打理得井井有条;面对停车难的问题,代表们都积极发挥作用,建言献策、凝心聚力,做到了回家有“位”。
对于公共环境大家都有了主人翁意识,渐渐从“外人”发展成自己人,逐渐成为共建家园“共同体”中的一员,现在的小区路灯亮了、环境好了、下水道通了、电动车棚投入使用了,切实做到群众事群众议,推动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幸福生活圈。
践行志愿精神 凝聚磅礴力量
新桥新村社区党委组建了5支志愿服务队:“迎解树”党员志愿服务队、“净滩行动”志愿服务队、“平安护苗行动”志愿服务队、“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何立伟工作室”廉政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推出“为民服务出社区、便民服务到小区、敬老服务进家门、净滩行动上河堤”志愿服务模式,通过多元共治、多方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提升服务质效,增强服务力量,实现满足居民群众需求最大化、成效最佳化、满意度最高化。
对标需求清单,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剪发服务20多人次;为辖区特殊家庭修理电路、更换家电和下水管道累计50余次;为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健康咨询、法律咨询等累计服务6次,何立伟工作室廉政书法班儿童不但传播了廉政知识和书法技能,同时也解决了辖区内儿童放学后的管理问题,惠及65个家庭;进驻老年声乐班、手机课堂等,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针对地域需求,组织了党员、在职党员、辖区共建单位120多人次志愿者开展浏阳河河滩保洁、汛期安全巡查、禁渔政策宣传等工作,确保浏阳河新桥新村社区河段安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精准微服务 实干暖民心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格长把办公桌搬出社区、走进小区,把“找上门”变为“走下去”,“零距离”了解群众的诉求与呼声。
住在楚天熙苑的刘嗲嗲反映自己在小区里停车难的苦恼,社区仔细了解情况后对接了小区物业公司,经过与物业的多次协商后,问题得以解决。解决了停车难的烦恼,刘嗲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他非常感谢社区对他的贴心关爱,特地为社区送了一面感谢旗,表示“社区民生服务不仅有了速度,更有了温度”。
新桥新村社区始终坚持以深化党建工作效能为抓手,不断梳理总结工作经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各类服务精准投到千家万户,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为社区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凝聚团结奋斗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戴喜文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