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月30日讯(记者 彭超)在全国率先出台智能制造系列政策、首创产业链链长制,培育出一批国际一流制造业企业,形成多个有望迈向世界级的产业集群,攻克一系列核心“卡脖子”制造业技术难题……由此总结形成的智能制造“长沙模式”、产业链“长沙经验”频频吸睛。
1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表扬激励的通报。其中,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长沙市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工程成效明显,岳麓高新区、雨花经开区“五好”园区创建工作成效明显获表彰。
2023年,先进储能材料、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新材料、食品烟草组成的长沙六大千亿级产业,在多个维度支撑长沙工业经济渐入佳境。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三一集团18号工厂,每天,繁忙有序的车间内,“一块钢板进,一台泵车出”的智能制造场景如电影片段闪现。这个占地10万平方米的大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后,产能提升123%,人员效率提升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代表了全球重工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最高水平。
世界最高泵送纪录、世界最大上回转塔式起重机、世界最大旋挖钻机、世界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世界最高曲臂式高空作业平台……近年来,作为长沙首个千亿产业集群,工程机械“长沙军团”在先进制造业的江湖中叱咤风云。无论是规模体量、产业品种门类、知名企业聚集数量,还是产业链供应链完整程度、上下游协作情况,均领跑中国,乃至独领全球风骚。
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投产运营,人工智能算力达1200PF,长沙超算中心算力达200PF、重归国际一流水平。除了工程机械产业,长沙市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实力可圈可点。该集群集聚了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奇安信、深信服、三安光电等1400余家企业,首创了“两芯一生态”技术体系,掌握了CPU、GPU、SSD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六机七芯”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在一系列重点项目牵引下,长沙产业集群优势不断放大,目前已形成覆盖整机、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应用软件、行业应用等在内的完整计算产业链,并延伸至新一代半导体、半导体装备、移动互联网等领域。
长沙已迈入全国制造业百强市前列,制造业占GDP比重达28%。园区是项目的承载地、创新的试验田、经济的主战场。
初步统计,2023年,全市园区在建投产项目479个,新增规工企业18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全力推动“五好”园区创建,园区亩均税收预计同比增长6%。此次受表彰的岳麓高新区、雨花经开区成为长沙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
下一步,长沙将坚持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差异化定位,形成布局合理、良性互动、错位发展、功能协调的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园区品牌。省级园区则坚持“专而精”,突出特色发展,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配套产业,建设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
长沙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盯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具有长沙特色的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奋力在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征程中走在前、作示范。
来源:红网
作者:彭超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