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找想促”星成效 | “小农水灌溉” “解渴”润民心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刘洁 范子怡 长沙报道

水渠是灌溉的重要渠道,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连日来,长沙县果园镇深化“走找想促”,抢抓冬季农田水利建设黄金期,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加速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前沟渠里容易长草,不好浇地,如今修筑了水泥渠,农田用水有了保障,我的心也不慌了。”走进杨泗庙社区李家大屋组,正在田间锄草的村民看到村里正在修筑水渠开心地说。

大屋组原有灌溉水渠较窄,农田灌溉面积有限,且水渠年久失修,破损渗漏严重,淤泥冲积、杂草丛生,每年需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畅渠清淤,村民浇水非常不便,严重影响到周边农业生产。

图片1.png

大屋组原有水渠。杨泗庙社区供图

为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确保农田足量灌溉,镇村干部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村(居)民实际需求,向上争取市“小农水灌溉”项目,为辖区居民修建一条条笔直、畅通的水泥渠,充分发挥农田设施效益,全力为农业生产服务。

“我是一个党员,我只想为自己的家乡谋福祉,让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项目建设现场,李大屋组长李闯主动将自己的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贡献出来修建水渠,确保现场施工有序推进。

“本次主要修复水渠1100余米。去年11月开工建设,目前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水渠提质改造完成后将有效新增恢复农田灌溉300余亩。”杨泗庙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结合“走找想促”行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共同助力“小农水灌溉”项目建设。

通了水渠,兴了乡村,富了百姓。2023年以来,果园镇投资约5000万元,大力推进各类小农水、小水源项目、堤烷、水库、闸坝等建设,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条件,一渠渠源源活水流向田间地头、流进百姓心头。下一步,果园镇将进一步突出党建引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打通农业灌溉用水“最后一公里”,切实将“走找想促”之风变为服务群众的幸福之风、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不竭东风。

来源:红网

作者:刘洁 范子怡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845/51/1345318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