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解民生“老”难题 晚年幸福“触手及”

星沙街道望圣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内环境干净整洁,菜品营养均衡,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张梓峰 柳峥 长沙报道

助餐服务让长者吃上热饭、上门养老服务让居家老人也能在家养老享老、适老化改造让老人生活更便利……当前,长沙县民政局全面深化养老服务改革,着力构建完善暖心的养老服务体系。翻开星沙养老的“民生答卷”,每一项暖心举措都彰显了长沙县竭诚服务百姓、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与担当。

用“一餐饭”的温度

守护老年人的“舌尖”幸福

民以食为天,舌尖上的“一餐饭”,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热气腾腾的青菜粉条、滑嫩的红烧狮子头、肉质鲜嫩的粉蒸肉……到了晌午饭点,长沙县星沙街道雷家冲社区凉塘路上的社区助老食堂星沙大食堂里飘出阵阵饭菜香,老人们说,菜品每天不重样,吃得挺好还不贵。

据了解,星沙街道辖区内25个社区都设置了老年助餐点,并配备社区助餐服务专员,老人可直接到社区助餐点集中就餐,行动不便的老人由助餐配送员上门送餐,实现网络街道范围内“整街运营”,助餐服务全覆盖。

在最近开业的湘龙街道爱夕银龄餐厅,可同时容纳40人就餐,环境干净卫生,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爱夕银龄餐厅每餐准备了十余种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食材新鲜,得到社区老人和环卫工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助老食堂是长沙县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让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生动缩影。“助老食堂,解决了辖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孤寡、失能老年人最现实、最迫切的就餐难问题,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幸福滋味’,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长沙县聚焦“银发经济”,打造贴心的“银发服务”,让老年人愿意吃、吃得起、吃得好,着力把“社区老年食堂”打造成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阵地,助推高品质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

为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打通养老助餐“最后一百米”,蕴藏着全社会呵护“银发族”品尝暖心味道、享受幸福晚年的初心。长沙县通过不断织密为老助餐服务网络,优化智慧助餐服务体系,将可口的热乎饭送到老人们的舌尖,让幸福直达心坎。

用“一刻钟”服务圈

打造“银发族”家门口幸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农村养老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长沙县积极破题,先行先试,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按照“不离土、不离村、不离亲”原则,着力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让广大农村老人不离乡土共享幸福“夕阳红”。

家住青山铺镇赛头村的69岁老人朱寿如患有帕金森十余年,大部分情况下生活无法自理,全靠老伴协助,尤其在洗澡上是个难题。当家属得知青山铺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开展“点单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时,便第一时间进行联系,希望能为老人提供上门助浴等服务。

“我们提供的养老服务有点像‘养老外卖’,需求可以变换,但‘外卖员’可以根据老人的要求相对固定,这样的为老服务更精准、更贴心。”青山铺镇敬老院负责人张碧双说,居家老人或子女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和电话“点单”,收费标准等信息会展示在小程序上,可供选择的服务主要有助餐、助浴、助洁、理发、代购代办等。智慧养老指挥中心接到老人“订单”后,按需进行线上“派单”,再由助老员完成线下服务。

长沙县以青山铺镇、春华镇为试点探索养老服务“整镇运营”模式,创新实施“1+N+N+6”服务模式,以敬老院为中心,辐射周边N处村级养老服务驿站,培养N个养老管家,明确到组级,为老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行6助养老服务,将养老服务工作下沉到组。

近年来,长沙县民政局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不一、档次各异的养老机构,为特困供养对象和经济承受能力不同、需求标准不一的社会寄养老人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形成县有“院”、镇(街)有“中心”、村(组)有“站”的养老服务网格,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212家,养老机构28家,总床位6169张。

如今,长沙县正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幸福“网”,满足养老服务的新诉求,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家门口安享晚年,推动“养老”向“享老”的转变。

用“一清单”适老改造

提升老年人“无障碍”幸福

居家改造一小步,生活品质提升一大步。

自2023年起,长沙县扎实推进“民生可感行动”,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纳入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统筹谋划,致力打造安全、舒适、便利、无障碍的居家养老环境,提升幸福指数。

马桶扶手、防滑处理、高差处理、防撞条、自动感应灯具……从改造清单中可以看出,改造项目的细致、全面,几乎涵盖了老年人所有可能的需求,将安全系数提高,将危险隐患减小。

“我们没想到的地方,他们都帮我们想到了,细心又贴心,为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家住安沙镇佘佳坡的代奶奶在适老化设施改造完毕后,由衷感叹。

这些“小改造”有效提升居家环境安全水平,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收获稳稳的幸福。

“目前,长沙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达16.9万,占户籍人口20%,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是长沙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县民政局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科负责人介绍,近两年,长沙县免费对全县103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按照“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一户一策”原则进行适老化改造,入户评估满意率100%。

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结合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居家环境条件等情况,为有需要的居家老年人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对居家环境关键区域或部位进行适老化改造,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改造提升服务对象居家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和舒适性,并通过智能化手段进行远程监测和动态管理。”

民有所需,我有所应。一项项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见效,都与人民需求和时代进步同频共振。借改革之力、创新之举,使老年人生活得更加美好,使“晚霞”更加绚丽。

“养老服务事关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推动养老服务从‘有’到‘优’,切实提高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长沙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强化规划引领和制度配套,加快构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多种养老服务产业,推动长沙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张梓峰 柳峥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nograb/646842/74/1422234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