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信用调节室内,企业赠送的锦旗。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彭元璟 长沙报道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供需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坚实基础,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长沙县持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信用+”场景应用,打造“信用+商事调解”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了信用在柔性化解企业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使企业有效将纠纷解决在司法介入之前,既降低了司法成本,又化解了当事人信用风险,为防范化解社会纠纷和优化营商环境探索了新路径。
2021年至今,该模式已处理百余起涉企纠纷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0%,涉及金额1950万元,并成功入选《2023年湖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集》,在商丘、潍坊、焦作、晋城、九江、通辽等20多个城市推广。“信用调解工作法”获《中国经济周刊》《法治日报》《中国改革报》等国家级媒体专题报道。
聚焦商事纠纷
为企业排忧解难
“一边是用户拖欠水费,另一边是不能停水,我们就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谈及以前的情况,星沙水务集团工作人员感到非常无奈。据了解,星沙水务集团正式启用电脑收费系统后,企业用户的水费欠款越来越多,考虑到用水对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即使用户欠费,供水公司也不便对其长期停水。
2021年,长沙县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湖南省首创“信用+商事调解”模式,成立企业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信调委”),把信用深度嵌入人民调解工作,以信用手段柔性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
为进一步提高信用体系对社会治理能力的强化作用,2022年,长沙县出台了《开展“信用+商事调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星沙水务集团开展“信用+商事调解”试点,构建以信用为支撑的新型水费管理机制。对水费欠缴三个月以上的企业,加速应收账款回收进度,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建立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情况有了“晴雨表”。通过搭建星沙水务集团“合同履约管理系统”,建立用水企业信用档案,实时掌握用水企业信用分值和排名,并实行守信激励、风险限制、信用宣传、信用信息记录和修复等措施。
“有了信用体系的引导,企业缴纳水费主动多了,也少了很多矛盾纠纷。”星沙水务集团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表示,自开展试点以来,用户拖欠水费的现象大幅减少,也为企业节省了不少管理成本。截至今年6月,已累计调解追缴水费460万元,成功率达89%。
信用介入
柔性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4月15日,长沙市信调委长沙县行政执法局工作站的信用调解室内,申请人湖南某机电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与被申请人湖南某机电有限公司就双方风机改造合同纠纷一事“握手言和”,成功化解历时一年多的合同纠纷。仅两个多月时间,被申请人逾期合同款11.28万元已全部付清。
近年来,为更好推进“信用+商事调解”工作,长沙县打造了一支由信用专家、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执法人员等组成的信用调解专业队伍,并与省市县三级信用平台、“湘信调”投诉举报小程序、人民法院、司法所、工商联、乡镇街道、园区、律师事务所、行业商协会等合作,拓宽案源渠道,实现纠纷信息的高效共享和及时处理。
“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调解流程,在受理、调查、调解、达成协议、履约等环节全面引入信用约束机制,进一步增强调解的约束力和公信力。”长沙县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申请调解时,双方签订信用承诺书,生成信用效力。调解前明确告知双方客观存在的法律风险、信用风险,提醒双方谨慎使用诉讼权,珍爱信用记录。经信调委认定,申请方提供的证据充分而被申请方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调查调解的,由信调委作出报告报送市、县信用办进行信用警示。
对经信调委调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一方不按协议履行义务的,信调委将对其失信信息报送省、市、县信用办,遵照事实依据在“信用中国”平台企业信用档案公示,并成为行政部门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的依据。对经司法确认后法院对拒不履行义务的失信企业或个人信息录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数据库》并开展失信联合惩戒。
来源:红网
作者:彭元璟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