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手”正在完成比赛项目。
红网时刻新闻7月30日讯(通讯员 吴杰)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在选手的操控下,循着设定的航线,灵活地穿越在稻田上方,最后稳稳地停在作业终点……近日,长沙县“星工杯”星沙工匠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植保无人机比赛暨长沙市“星城杯”无人机职业技能竞赛长沙县选拔赛,在长沙县金井镇火热举行。
本次竞赛吸引了近20名持证植保“飞手”参赛,竞赛内容包括理论测试与实际操作两部分。理论测试部分包含农作物植保员的职业道德、基础理论、安全环保、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实际操作部分包括作业前准备工作、植保作业中的操作规范程度等,检验选手对植保无人机操作的能力、熟练程度和安全规范程度。
实操比赛现场,“飞手”们熟练地操作遥控,一架架植保无人机准确完成起飞部署、定向飞行、安全降落等多项工作流程,展示了精湛的无人机操作技能。
“这次竞赛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技能的舞台,使我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来自金井镇郑四喜家庭农场的汤郑鑫说。这位00后小伙子是第一次参加无人机项目的竞赛,他也是众多年轻一代新农人回乡创业、扎根乡镇,为家乡农业生产贡献力量的农业科技人才代表之一。
近年来,金井镇作为长沙县农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始终致力于推动农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植保无人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为镇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据了解,金井镇目前拥有近30台植保无人机,每年要为近4万亩农田提供社会化服务,通过精准的作业方式,真正实现了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
“科技赋能农业生产,让很多人打破了对传统农业的刻板印象。”参加本次比赛的唯一女“飞手”杨思斯说。植保无人机可以保障农事生产精准高效开展,原本3个人一天只能完成20亩农田的种植维护,现在有科技赋能,一天能完成400亩左右。
飞防植保、遥感监测、种子撒播……植保无人机在实际生产中的用途广泛,与人工或传统机械相比,工作效率有大幅提升,同时还具有安全、适应性强、环境友好等特点,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经过“植保作业”和“作业前后准备、整理”项目考核,裁判组根据选手的操控熟练度、飞行规范、用时等表现进行综合评分。最终,长沙县金井镇郑四喜家庭农场的汤郑鑫斩获一等奖,长沙县桐子园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李暮获得二等奖,长沙县荆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杨畅获得三等奖。
乡村工匠是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底气所在,通过植保无人机技能竞赛,达到以赛促学,激发新农人学技能、用技能、增才干的热情,以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赋能,这次竞赛,既是对广大乡村工匠技能的一次大展示,也是对全县乡村产业人才的一次大检验。
接下来,长沙县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思考,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高超技艺、敢于创新的优秀植保无人机操作能手,为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更为助力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来源:红网
作者:吴杰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