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城市终期评估中,长沙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现场评估。记者21日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获悉,自2022年成功入选试点城市以后,长沙全面聚焦实体产业、政务服务、民生服务等应用场景,形成了一套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长沙经验”,成效显著,在全国具备了较强的示范推广价值。
在《2023年中国城市区块链综合指数报告》中,长沙稳居区块链综合发展指数全国前五、区块链安全指数全国第一,较好实现了“底链平台可扩展、数据上链成规模、经济社会效益有成效”的试点预期目标。
为什么长沙能成为全国区块链发展的标兵?
17个政务应用上链,实现降本增效
早在2020年,长沙率先全国省会城市,建成了政务区块链服务平台。该平台以“需求为引、集约建设、统管共用”为原则,可支持多种区块链底层技术框架,实现了异构跨链互通,为全市各相关单位提供一个区块链底层资源环境共享、统一运维、统一运营的综合性平台,全面降低了政府机构在区块链应用建设上的开发、部署、运营、互通和监管等各项成本,实现了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开放共享,减少了重复建设,节约了政府投资。
截至目前,平台已实现无证明城市、电子证照、电子印章、项目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交通物流、食品安全、国资国企监管、智慧住建、智慧燃气、协同办公平台等17个政务应用上链,有效实现了政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和信息共享,已累计产生交易数据7061万条,生成区块2825万个,有效实现了降本增效。
场景为王应用驱动,放大“区块链+”效应
在推进区块链发展中,长沙始终坚持应用“场景为王”“应用驱动”,通过强化应用场景牵引作用,持续放大“区块链+”效应,已有多个应用场景取得实效。
“区块链+监管”,长沙建成了放心肉智能交易监管平台,成为全国“智慧监管”典型创新举措之一。平台实现追溯查询、预警举报、分析决策、信用公示和辅助交易五大功能,从生猪定点屠宰场到终端销售市场均实现了全覆盖。市民在市场买到的猪肉,都可以通过二维码查询到详细的“追溯信息”,包括猪肉产品、检疫证明、企业信息等。
“区块链+交易”,长沙上线了公共资源交易数字见证系统,利用区块链防篡改的特性,对全流程业务存证、交易服务存证、业务记录存证,通过上链实现全过程交易信息的数据存储闭环,并提供基于区块链的见证信息存证、查询与统计等应用支持,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可查可溯、全环节风险可控、全方位提质增效,避免了评标过程中的廉政风险,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
下一步,长沙还将加快打造特色应用场景,推进“区块链+金融”“区块链+文创”等应用场景的培育;同时依托长沙智能制造、文创产业的雄厚基础,大力发展具有长沙特色的区块链应用场景。
当前,长沙区块链产业增势强劲,已然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增长点。对此,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娟平表示:“对于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市数据资源局将在应用场景建设、基础设施支撑、数据资源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区块链+’在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打通区块链创新链、应用链、价值链,让区块链创新发展在长沙多点开花。”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攀 陈建华 邓永俊
编辑: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