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晚上十点的长沙,顶楼复式房飘出荷包蛋面的香气。300平米的空间里,15张床位正承载着异乡求职者的梦想——这里是全国罕见的24小时免费青旅。
创始人何东用一盏灯,一张床,一碗面,破译了城市温暖密码:求职大学生、创业青年、治病家庭、甚至穷游客,都能在雨花区的这个天台找到栖身之所。
两年来,这盏灯已经温暖了2000多个异乡人的夜晚。更特别的是,每个离开的人都会收到一张特殊的房卡——“请把善意传下去”。
如今,这间免费青旅既是外地青年的落脚之处,也架起了青年就业创业的桥梁,让更多青年的梦想在长沙落地开花。
异乡的夜不冷
这家免费青旅,名叫“n+1”梦想空间站。3月28日上午,记者探访这家青旅,一出电梯,是“仗剑走天涯”的涂鸦,门口贴着入住公约、住客责任说明和温馨提示。
300平方米的复式空间被布置得温馨而实用,楼上楼下共五个房间,分为男女间。
厨房里,柴米油盐一应俱全,冰箱里总是备着鸡蛋和面条。每晚10点,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面会准时出现在“深夜食堂”。何东说,“胃暖了,异乡的夜就不冷。”
“我们的青旅24小时开放,只需要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通过审核后即可入住。”何东介绍。20岁的河南大学生熊贤波来长沙旅游,无意中在社交媒体上刷到了这家免费青旅,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上门来碰运气,没想到顺利入住。
善意在传递
一家青旅的运营成本不低——房租、水电、日常开销,每月约6000元,全部由何东承担。
何东在长沙创业,创办了Newth青年文化社区,主营业务是青年活动的策划、组织和运营,以及青年公益文化的传播。何东说,免费青旅的运营开支都是由这家机构所得收入来补贴的。
“你今天在这里得到帮助,明天你能把这份温暖传递给别人。”这是何东开这家免费青旅的初衷。
这份执念,源自一个包子的温暖。2011年他在上海游学,因为经济拮据只能在外滩打地铺。有一天,他正在看书,一个小女孩走过来,给了他一个包子。那一刻何东泪流满面,在心里暗暗发誓:“等我有能力了,一定要建一个地方,收留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2013年,何东发起“在爱中行走”大学生公益项目,带着年轻人徒步、打工、摆摊、做公益,10年时间筹了200多万元,资助500多个贫困学生,还在云南丽江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2023年,公益项目十周年之际,他决定在长沙开一家免费青旅,给初来乍到的年轻人一个落脚的地方。
这份善意,一直在传递。曾有位住客,在杭州找到稳定工作后,特意飞回长沙,只为周末在青旅做两天义工。一位来此歇脚冲凉的网约车司机,看到住客身无分文,主动请人吃饭。
织梦有磁场
在“n+1”梦想空间站里,随处可见在此居住过的青年留下的痕迹,墙上的涂鸦、许愿树上的卡片、邮筒里寄给未来自己的信……
如今,何东不仅经营着这家免费青旅,还通过网络直播将这份温暖传递给更多人。在他的直播间,不但会向网友介绍青旅的情况,分享入住者的故事,也向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发出邀请:“长沙是个充满机会的城市,欢迎你们来这里追梦。”
在雨花区人社局和团区委的支持下,何东的直播间还成了一个就业信息平台。“我们不定期开设‘就业专场’,发布最新的招聘信息。”何东介绍说。
在了解到“n+1”梦想空间站的情况后,雨花区人社局和团区委主动对接,定期向他提供辖区企业的用工需求,推荐优质岗位,帮助更多年轻人实现梦想。
何东计划未来在长沙打造“青年综合体”,为更多年轻人提供追梦的支点。除了继续运营免费青旅外,他还希望能建立一个创业孵化空间,为有想法的年轻人提供办公场地和创业指导。
网红城市的流量竞赛,这间免费青旅或许给出了另一种答案:把异乡人的“暂住证”写成“梦想入场券”。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