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预防管家进企业实地检查,以便后期形成精准的企业工伤预防报告。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长沙报道
长沙,这座快速发展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企业和人才的汇聚。2024年,长沙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同比增长5.0%。作为智能制造之城,工业是拉动长沙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重点行业持续上新。工程机械轰鸣与新兴业态浪潮交织的背后,是一家家充满活力的企业,无数劳动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挥洒汗水,为城市的繁荣添砖加瓦。
在追求城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亮眼的数据,劳动者的安全系数成为衡量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隐形KPI。一个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不仅是劳动者的基本需求,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纷繁复杂的行业,厂房林立的企业,数量庞杂的劳动力,当几百万产业工人在生产线上创造价值时,如何才能为劳动者织密工伤“防护网”,撑起健康“保护伞”?长沙在工伤预防方面给出了怎样的答案?走进企业的车间,“专家团队上门问诊”的画面解码长沙工伤预防的“创新样本”。
从“救火式”管理到“预防式”诊疗
“以前上下班过马路,半天迈不出脚,车太多了,下班人也多,通勤路上危险系数还是蛮高。”长沙某科技公司员工站在焕然一新的厂区门口,指着马路上的黄色减速带和隔离护栏感慨。这家公司厂门紧邻车流密集的大马路,上下班时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2025年2月,安防专家进驻企业调研工伤事故发生情况。发现该企业上下班途中交通事故较多。通过询问受伤员工,对行车路线进行模拟,发现厂门前道路宽,车流量大,来往车辆速度快,且由于隔离带上绿植较高,驾驶员经过厂区门口时存在视野盲区,无法清楚观察到行人通行的情况。于是,专家联合企业邀请交警部门安排了“软件+硬件”双管齐下的“安全套餐”,既有针对通勤路的“交警课堂”,还设置了物理隔离,在厂门口加装30米隔离带和减速带,保障了员工的通行安全。
从线上的“班前会”打卡到线下的随叫随到“预诊”,长沙在工伤预防机制探索上解锁新“buff”。
传统工伤预防模式多依赖企业自身管理和政府不定期检查,缺乏系统性、专业性与针对性。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投入不足;政府部门监管力量有限,难以全面深入覆盖所有企业,尤其对众多中小企业监管存在漏洞。部分企业未给员工配备必要防护设备,未进行有效安全培训,导致工伤事故高发......
《黄帝内经》有云:“上医治未病。”这一古老的医学智慧,如今被长沙工伤预防工作赋予新的时代内涵。2024年,长沙市人社局创新推出“工伤预防管家机制”,精准筛选出300家重点企业,引入专业工伤预防机构,指派10名专家,按每人承包30家企业,实行定点派驻。将企业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的“救火模式”,升级为主动防御的“专业问诊模式”,就像为企业配备“安全医生”,通过数据化分析、个性化方案和全周期跟踪,以“数据筑基—隐患深挖—动态跟踪”为核心逻辑,构建起事故分析、隐患排查、整改、专项培训、提质改造、应急演练等12步闭环管理体系,系统性“诊断”安全隐患,精准“开方”治理风险,为企业安全生产注入“预防基因”,通过前置化诊断,隐患整改效率不断提升。
“对症开方”:个性化服务激活企业“安全细胞”
海因里希法则指出,每起重伤亡事故背后必有29次轻伤事故和300起隐患征兆。因此,减少轻微事故的数量,重大事故的数量也会随之下降。工伤预防管家机制的核心创新,在于将这一理论转化为可落地的定制治疗。
大数据驱动,全方位扫描“病灶”。工伤预防管家机制打破传统的“一策统管”的局限,深入300家事故多发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工艺、设备状况、员工结构、事故历史等。根据企业规模、行业风险等级,为每家企业量身打造工伤预防方案,精准定位风险点,提供针对性预防措施与培训课程,使工伤预防工作更贴合企业实际,提升预防效果。
安全管家通过梳理湖南某食品公司的5起工伤事故数据,发现门店分散导致管理漏洞,建议企业加强对门店的管理,该公司引入“飞检模式”,已连续4个月实现“零事故”。
在长沙某制造企业的冲压车间,老员工指着改造后的设备操控台:“以前特别容易单手一按机器就动,现在得双手同时按住这两个绿色按钮——想犯错都没机会!”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曾因冲床误操作,发生过工伤事故。安防专家团队进驻后,用3天时间解剖细节,技术改造方案随即出台,双手同时按钮启动+光电感应装置,操作时双手必须离开危险,整改以来,企业再未发生过同类工伤事故。
从“千企一面”到“一企一策”。针对不同行业特性,管家团队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有了专业团队的动态跟踪+长效“复诊”,每家企业就相当于拥有了专属的“工伤预防”数字化档案,实时更新风险数据。通过精准问诊、对症下药和长效康护,长沙将安全管理从粗放式治理升级为精细化服务。
长沙某机械有限公司班前会曾流于形式,经管家“提质改造”后,新增劳保检查环节,事故率骤降88.9%。
管家在浏阳市大瑶某花炮厂调研工伤事故具体情况时,发现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完善,于是立即查阅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资料,指导企业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实现了2024年9-12月事故较2023年同期降低80%。
“干了管家以后微信步数经常霸榜,必须要一家一家企业跑,我现在都还在给企业做安全培训。”在联系安全工程师周伟男时,即便是周末,他也在企业生产车间一线,翻开他的工作日志,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相关企业的“工伤预防档案”。他表示,专家薪酬与事故下降率直接挂钩,每家企业,就是他们的“责任田”。
“健康城市”:安全机制托举高质量发展基石
“以前觉得安全投入是成本,现在发现是投资。”2024年10月工伤事故率同比下降30.95%,11月同比下降27.82%,12月同比下降21.25%,2025年01月同比下降42.73%;300家试点企业中,2024年9-12月工伤事故率同比下降28%......
透过一个又一个车间场景,一篇篇工作日志,企业不断下降的工伤事故率,见证长沙工伤预防管家机制的优势。“以前觉得安全培训是形式,现在班前会的案例剖析让我真正懂了‘生死就在一瞬间’。”安全工程师及培训讲师组成的专业协作团队,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切实提高了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
根据企业情况,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工伤预防培训,开展警示约谈。
安全工程师负责排查企业生产现场安全隐患,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对车间布局、设备防护装置等进行评估并提出整改建议;培训师根据企业需求设计并实施多样化培训课程,内容涵盖事故案例深度剖析、危险源科学辨识与风险控制策略、应急处理等多个维度,提升员工工伤预防意识与技能;多领域专家协同,从不同角度为企业工伤预防提供全方位支持,改变以往单一部门或人员应对的局面,增强工伤预防工作专业性与系统性。
同时政府和企业的双向发力,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政府从“监管者”转型为“资源整合者”,依托第三方专业力量,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目标。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看高楼大厦的高度,更看它对劳动者生命的尊重程度。目前,工伤预防管家机制已在长沙形成示范效应,当安全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预防机制成为城市治理的标准配置,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的双赢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正如一位工人所说:“安全不是贴在墙上的标语,是握在手里的日子。”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正在生根发芽,为百万劳动者撑起一片更安全的天空,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余雅琴
编辑:韩阳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