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发布,宁乡9家企业上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姚宇超 长沙报道
12月27日上午,2024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新闻发布会在长沙举行。中伟集团、邦普循环、弗迪电池、兴旺建设、楚天科技、格力暖通、中科星城石墨、长峰电力、星邦智能共9家来自宁乡的企业上榜百强榜。宁乡上榜企业数量名列前茅,“三湘民营经济第一强县”呼之欲出。
近年来,宁乡县域经济以“黑马”之势后发赶超,冲出重围。一组数据显示,在宁乡现有620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98.7%,贡献了全市96.7%的规工产值、95.3%的税收、98.4%的就业、98.2%的专利成果。可见,民营经济已成为宁乡未来发展的主引擎。
作为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家最在意什么?作为监管者,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是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四个字:法治环境。
在新质生产力不断升温的当下,县域民营经济大有可为,法治保障力显得尤为关键。宁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深入推进法律维权工作,倾听涉法诉求、聚合法治力量、创优法治环境,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阳光普照、雨天撑伞、雪中送炭”的良好生态,让各类企业在这里安心扎根、做大做强。
根植法治思维,依法决策有“厚度”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营商环境就像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让市场主体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关键要看法治化程度高不高。
“要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当做宁乡的‘安身立命之本’,加强法治建设,以法治力量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在全市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宁乡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于工作始终,提升依法决策水平。
一方面,紧紧抓住关键少数,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法治化制度体系,动态公布权责清单,如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学法,年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考法等,坚持涉法议题会前合法性审查,强化政府合同审查备案。同时,严格规范制发“红头文件”,落实征求公众意见、公平性竞争审查等程序。
当政府行使职能有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就成为自觉选择。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不断提高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通过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广大群众和企业在宁乡收获了更多实实在在的福祉。
“知屋漏者在宇下”。宁乡特别注重经营主体的实际感受和活跃程度,他们既是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受益者,又是参与者和建设者。确保经营主体公平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近年来,无论是在制定涉企政策,或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时,宁乡都会充分听取经营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等意见,同时强化系统思维,用制度集成创新这把“万能钥匙”,深入推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综合改革,推动营商环境全周期、全过程、全领域优化。通过“书记企业直通车”“市长企业接待日”“千名干部联千企”“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举措或活动了解企业需求,为涉企行政决策启动提供参考。无论是之前的促进生命科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股东式”服务25条、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三”稳31条等,还是今年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推进企业服务优化升级”相关行动方案,宁乡始终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实现营商环境政策有用、好用、管用,助力产业发展释放蓬勃动能。
数据显示,最近5年,宁乡净增5家产值过百亿工业企业,成为全国百强县中的“唯一”。
建立联动机制,化解矛盾有“速度”
一个月的时间、数十回合的调解,一起发生在宁乡与东莞两家企业之间、标的额近百万元的纠纷,经宁乡商事调解中心调解,双方最终从“针锋相对”到“握手言和”。
“如果采取诉讼方式,不仅诉讼成本高、律师费高、时间长,更重要的是,会破坏客情关系。”说起这次经历,当事企业宁乡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宁乡商事调解中心赞不绝口:“商事调解不仅帮我们高效追回了拖欠的货款,更维护了我们和客户之间的情谊。”
对企业而言,时间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资源。在宁乡,这同样是衡量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成效的重要标准。
随着企业间的合作日益频繁,由此产生的矛盾也随之增多。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宁乡健全涉交通、建筑、商事、金融等多元化解机制,坚持将非诉机制挺在前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分层递进式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让涉企纠纷调解驶上“快车道”。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宁乡市工商联联合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建立“1+4”助企联动机制,搭建“四位一体”法治服务平台,织密法律服务网,构筑司法联动机制,建立精准支持民企发展的“法治服务链”,激活民营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宁乡市法院与市工商联联合出台商事调解工作办法等文件,依托商事调解中心纽带作用,在市法院设立专门调解室,由专人负责诉调对接工作,联合打造高效、便捷、智能的涉企商事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调处化解机制。
宁乡市检察院搭建院领导走访民营企业调研机制,设立涉企工作专班,加大对涉及民营企业家案件的羁押必要性审查力度;宁乡市司法局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宁乡市公安局设立服务民企专门窗口,对民企员工护照、身份证、企业公章等优先办理……
“1+4”联盟单位信息联通、力量联合、工作联动,通过设立联络组,选任联络员,搭建常态化互通机制,通报民营企业涉诉情况,对影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倾向性问题进行预判预警。同时,吸纳符合条件的优秀企业家、协会工作人员、法律顾问、行业专家等担任法院特约调解员、检察院听证员、公安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和执法监督员,协同参与全市营商环境打造。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系列创新举措,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宁乡“工商联+法院”破题涉企纠纷高效解决渠道经验,获评2022年“创新中国”工商联(商会)工作区县工商联工作最佳案例;“1+4”助企联动机制,入选全国县域民营经济法治环境建设重点案例。2021年12月至2024年12月,宁乡市商事调解中心调解成功案件649件,涉案金额4.44亿元。
凝聚社会合力,服务企业有“温度”
“我们是小微企业,没有专门的法务。如果不是园区法律服务中心的帮助,我们可能要面临巨大的损失。”宁乡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原来,该企业与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销售钢材废料合同。但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双方对货物价格无法达成一致。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将该企业起诉至宁乡市人民法院,要求赔偿78万元并支付利息。
宁乡高新区法律服务办公室了解到企业困难后,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组织办公室法律团队分析研究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帮助。通过对企业释明法理、积极引导,最终该金属公司同意退还部分定金,并给予适当赔偿。
“园区法律服务团队特别积极,让我们感受到了重视和关心,也更加知法懂法,以后也可以规避这方面的风险。”企业负责人表示。
法治化营商环境不仅展现权威与震慑的力量,更蕴含着温暖与守护的情怀。宁乡深刻认识到与企业共谋发展、共克时艰的责任与使命,从细微之处着手,彰显法治的人文关怀,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一个平等准入、公平竞争、权益得到保护以及长期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宁乡设立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开展企业法治体检,帮助企业防范和化解潜在的法律风险;在法治宣传方面不断创新,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在20家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中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增设了市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并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园区蓝月谷法庭,实现了“一园区一法庭”的布局……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触及民营企业需求的“末梢神经”。
优化营商环境,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落实,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体验式监督参与、共同关注。在宁乡,“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汇聚起全社会力量共筑繁荣生态,共享发展成果。
宁乡设立100个营商环境监测点和聘请100名营商环境监督员,全流程监督营商环境服务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设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专线,受理利用职权“索、拿、卡、要”或故意刁难,违规对企业检查、行政处罚或处理结果不公开等13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保护企业、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
法治护航,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硬核底气”。在宁乡,一系列“独门绝技”正在磨砺成型,持续打造“三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投资者看得清、稳预期、有信心地来到这片土地,大展拳脚、施展抱负,让民营经济在法治春风里,向阳而生、向新而行。
来源:红网
作者:姚宇超
编辑:胡红叶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