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芳 长沙报道
把比亚迪新能源巴士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把二手工程机械出口到拉丁美洲,再把马拉维的大豆、阿富汗的松子进口到湖南……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以下简称“国际青年创业港”)贡献了一个又一个“长沙首次”。
国际青年创业港建在长沙市雨花区长托公园内,紧邻长沙高铁南站,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目前已引进了华夏源、飓速等18家企业,实现了12亿元人民币的外贸额,每年可产生税收约800万元人民币。
国际青年为何聚集在此?不临海不沿边的长沙,“引育留用”并举,优化人才服务,持续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打造集国际交流、高端人才创业、中非经贸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建立了一座汇聚全球人才的“创业港湾”。
用好“政策包”:创业签证,集聚人才
非洲青年萨卡来自索马里。去年,他在长沙成立了一家向非洲出口商品的外贸公司,把湖南的农业机械、服装、箱包等卖到东非各国,累计实现进出口额4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萨卡是湖南省首张“创业签证”的获得者。
索马里青年萨卡。
“过去,办理工作签证需两年工作经验,这一条件制约了国际青年留湘发展。”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浩介绍,“湖南率先推出 ‘创业签证’并打造了国际青年创业港,着力解决国际人才签证、市场、资金的三难问题,挑选有意向、有资源的优秀外籍应届毕业生,由公安部门发放签证、并给予创业指导和帮扶。”
来自非洲贝宁的乔力,也是国际青年创业港成功吸引并扶持的外籍创业者之一。在国际青年创业港的支持下,乔力毕业后成功获得了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2024年首张“创业签证”,并于今年8月在此注册了自己的公司。
贝宁青年乔力要把“湖南特产”卖到非洲去。
眼下,乔力正在各地寻找稳定的货源。他也要把物美价廉的“湖南特产”卖到非洲,比如假发、家用工具箱等。他的公司8月注册,目前在谈意向订单30万美元。
目前,国际青年创业港已办理全国首批对非创业签证6张(含续签)共4人,为14家创业公司落地长沙铺就了“坦途”。
补足“能量棒”:企业赋能,双赢发展
“我在中国有12年了,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的小米,两年前,她从武汉搬到了长沙,开启了进出口贸易的新事业,为个人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镁光灯下,小米正尝试在TikTok上开展直播。她将国内优质的3C产品、家电、服装及安防产品等出口到了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
马达加斯加青年小米。
小米对跨境电商运营模式了如指掌,离不开中国企业的支持。欧猫电商董事长邓明轩表示,他们与国际青年开展合作,对有意向直播的人员进行培训上岗,通过海外平台直播带货,助力湖南商品“出海”。
在国际青年创业港,除了跨境电商领域企业,生物医药、大宗贸易等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也相继入驻,为国际青年提供实习岗位、创业场景、资源对接等。中南大学医学博士三年级在读的玛琳和乔治,便收到了湖南华夏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习offer,负责实验室的细胞低温冻存、药物运输的新技术研发等工作。
激活“工具箱”:搭建平台,双向选择
也门青年阿布,现在是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宝藏”员工。入职不到两年的他,将“长沙造”机械销往全球20余个国家,促成工程机械设备订单总额超过3亿元人民币。
也门青年阿布。
山河智能是和国际青年创业港合作紧密的一家企业。阿布与山河智能结缘的契机,便是国际青年创业港举办的一次双选会。
“我们在国际青年创业港举办的双选会上招聘了阿布和另一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汉斯来实习,这也是我们首次与在湘国际青年合作,他们都留在了我们公司。”山河智能国际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李莎告诉记者,“阿布带着家人过来了,现在他们都住在长沙。我们正在帮他解决子女读书的问题。”
国际青年创业港方面则表示,举办此类双选会的目的,是打破企业“不敢用、不知道用”海外人才的陈旧观念,拓宽国际青年的就业空间。
从联合省内高校共同培养,再到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引进相关优质企业,国际青年创业港的贴心服务,让在长创业的国际青年倍感温馨。
在国际青年创业港,越来越多的人才被看见,越来越多的故事被讲述。未来5年,国际青年创业港力争新增创业公司50家,服务湘企300家,实现外贸200亿元以上。同时,国际青年创业港还将围绕对非合作领域开展更多更好的制度创新,在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中发挥自贸试验区主力军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胡芳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