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辛小湘丨把握好科技创新的三个关键词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的“国之大者”。此次考察湖南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对湖南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下三个关键词值得认真领悟。

图片

3月18日至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8日下午,习近平在中德合资企业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考察。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关键词一:对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对加强科技创新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要求。在此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机构,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主动对接,实际上就是要与国家战略、国家科技力量同频共振,这是实践论,更是方法论。纵观近年来湖南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在于把国家所需、未来所向、湖南所能有机结合了起来。即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主动对接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在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将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举措。当前,湖南正在建设“四大实验室”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4+4科创工程”),毋庸置疑,这是湖南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标志性工程,也必将是强化拱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湖南担当,意义重大而深远。

图片

“四大实验室”,对标的就是国家战略需求和国家实验室标准,整合了种业、制造业、先进计算、精准医学等优势领域创新资源,旨在打造湖南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主力军。而“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同样聚焦“国之大者”,聚焦湖南最有基础、最需突破的超算、大飞机起降系统、轨道交通、航空发动机等领域,等于为湖南实现产业创新夯实了基础底座、为产业突围插上了技术翅膀。

在“4+4科创工程”的牵引下,湖南形成了9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4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1700多个省级创新平台的科技创新体系。一批尖端前端、领跑并跑、首台首套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超级杂交稻不断刷新“中国产量”,“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频频展现“中国算力”,超高速轨道交通牵引技术支撑高铁跑出“中国速度”;北斗卫星、“海牛Ⅱ号”深海钻机、“京华号”超大直径盾构机、“深江1号”海底隧道盾构机等挺进“深空”“深海”“深地”;特高压输变电装备技术全球领先,有力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取得重要突破,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这些成果,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交出了一份闪亮答卷。

关键词二: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要求湖南“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认真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门功课。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科研和生产的重要桥梁,也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湖南着力营造“利转化”的政策环境,全省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从2020年的735.95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近4000亿元;高校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速超40%,在湘转化年均占比近50%。

尽管多项指标实现快速增长,但我省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上仍存在激励政策落实落地难、承接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等痛点,科研人员缺乏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在湘高校优势学科产出的优质科技成果难以在湘落地转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效率,也成为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图片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是重中之重。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从想法到市场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围绕“不能转”“不会转”“不敢转”“不愿转”等突出问题,出台相关政策举措,加强部门联动协作,解决从科学到技术这个政府需要做、高校不宜做、企业不愿做、科研人员没做好的重要转化环节,推动更多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适应,完成从科学研究到实验开发再到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此,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同时深化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机制创新,健全成果转化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关键词三:攻关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此次考察湖南,他再次强调要“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这为湖南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更好地肩负起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职责使命指明了方向。

做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关键在于“建制”。良好的体制机制,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的根本之道。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作,建立起不论资排辈、不看“帽子”的“揭榜挂帅”制度。这一制度严抓过程管理、阶段激励、成果考评、项目验收等环节,同时辅之以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支撑,让攻关团队能更好聚焦主责主业,真正把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解决好。自该项制度实施以来,湖南围绕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经济等产业的重大需求,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共计43项,培养各类科技人才54人,持续推动了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下一步,我们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开启新赛道、攻克新难关、打造新高地,在创新体制机制上精准施策、科学松绑。

图片

做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须充分发挥企业及科研机构作用。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算力网络构建”项目攻克了算力资源抽象难、统一管控难、智能调度难问题,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氢燃料动力工程机械整车工程化”项目突破中低容量高压储氢气瓶制备技术和单堆大功率燃料电池集成设计技术……在2023 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突出成果简报中,企业和科研机构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语。在今年1月召开的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公布了2024年湖南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经过梳理不难发现,这些项目大多也由企业及科研机构牵头,在推动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征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做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还离不开“借力”。例如,在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项目中,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春熹教授团队牵头的湖南率为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等开展攻关,已服务“祝融号”等空间探测用光纤传感组件;再比如“超高清视频算法”项目,在马栏山视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防科技大学等的攻关下,将宣传片的渲染时间由20个小时降至1个小时……事实证明,只有加强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加大科技联合攻关,才能更好地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奋力谱写更加绚丽的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

来源:新湘评论杂志社“指点”微信公众号

作者:刘林翔

编辑:刘艳芳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