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走基层·小镇青年 | 留住年味,舞起一条“青春龙”

1.png

10余名舞龙者舞着龙健步如飞,龙身随着龙头上下左右起伏摆动。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周昂 彭佩 李奕潜 黄时中 长沙报道

年味在这里并没有消散。

当那抹熟悉的红再次出现眼前,86岁的谭仁初老人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上前接过龙把,奋力舞了起来。

甲辰龙年正月十二,随着“噼里啪啦”的一阵鞭炮声响起,由长沙市天心区大托铺街道黄合村、兴隆村、桂井村、大托新村50多人组成的黄合龙灯队扛起威风凛凛、祥瑞满满的“红龙”出发,开始巡村。

红龙时而腾空而起,时而上下翻飞,不停变换着造型。

3.5公里外的黄合村,是龙灯队今年第一个拜访的村落。鞭炮开路,锣鼓喧天,红龙浩浩荡荡地行进在乡间小路上,气势恢宏。

“来了,来了!”前来观演的村民将广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不少孩童坐在大人的肩头,看得一脸认真。“发给朋友看看!”“发到抖音里一起玩!”大家闹着、笑着,早早地举起手机,记录这难得一见的舞龙年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

元宵节前举行龙灯会,是黄合村延续百年的老传统,更是本地居民儿时的记忆。今年50多岁的陈良是龙灯队的现任队长,受父辈熏陶,他打小就喜欢这项传统技艺,一舞就是30多年。

“这次表演,青年人很多,大家舞起来浑身是劲,把‘龙’的精气神展现得淋漓尽致!”陈良开心地合不拢嘴。

他说,因着多重原因,这个习俗搁置了八九年,直到今年才重新提出。好在倡议一发出,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片支持,“80后”“90后”“00后”踊跃报名参加,展示新年新气象。“我们这些老人就是负责敲锣打鼓的氛围组!”

龙头动,龙身起。20余米的长龙跟随着锣声鼓点的快、慢、轻、重,时而翘首仰视,时而摇头摆尾,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出生于1989年的李宣,是这次舞龙表演里的中坚力量,自小跟随舞龙的叔伯走村串巷、入门入户,为乡亲们送福,这一传统文化已经深深根植于心。

“疫情结束后,大家都憋着一股劲要好好热闹一场。恰逢龙年,大家就起了舞龙的想法。简直是一呼百应,年前还花了好长时间排练呢!”李宣神采奕奕道。

黄合龙灯队的传统是从正月十二一直舞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身为一名工程师,李宣早早跟公司请好了假,全身心投入到龙灯会的表演中,“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年舞龙灯这是老一辈留下的老传统、老民俗,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

出生于2004年的刘洋积极参与龙灯会活动。

大托的孩子几乎是看龙、玩龙长大的。出生于2004年的刘洋就是其中之一。

“最开始我就是扮演‘小财神’,手里拿着红绸布制作的龙珠,走在队伍最前面,好神气。”说话的时候,刘洋还用手比划了一下身高。

这次,队里安排他手举“平安如意、百业兴旺”的排灯,与“龙”同行,但内心他更期待自己有朝一日能举上龙把,将龙头高高昂起,将祥瑞送达万家。“有我们,舞龙传统丢不了!”

“现在舞龙氛围越来越浓厚,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势头好,寓意更好。”陈良看着队伍中的青年身影,眼里充满期待。

舞龙本身就是老百姓发自内心、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一种热情。以舞龙为代表的年俗活动构建了国人的精神家园,更是一种团结纽带、动员方式和公共实践,由此汇聚起来的正是一个民族向上的力量,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青年们舞起的这条“青春龙”,正成为小镇中龙舞传承和腾飞的新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周昂 彭 佩 李奕潜 黄时中

编辑:彭佩

本文为长沙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cs.rednet.cn/content/646846/67/1355485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科技
  • 时政
  • 经济
  • 民生
  • 区县(市)
  • 园区
  • 税务
  • 教育
  • 公安
  • 交通
  • 市场监管
  • 公示公告
  • 精彩视频
  • H5
  • 综合专题
  • 印象长沙
  • 活动招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长沙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