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房变新房,政府不仅发补贴,还全程帮忙完善手续,太暖心了!”家住长沙市芙蓉区东屯渡街道农科家园的刘女士望着新房激动地说道,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今年以来,芙蓉区深入落实“走找想促”活动要求,发现问题、深入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扎实推进危旧房屋改造工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昔日的危房已然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房”。
提高思想站位,牵起群众工作“一条线”
农科家园A29-34栋建于1999年,原楼房为4层,属于集体土地村民安置房,总户数41户(含两户合建户),是东屯渡街道大堤拆迁安置小区,也是长沙市第一批拆安置小区。农科家园A29-34栋的这六栋安置房也因楼顶加层严重、地基基础负荷过大等原因被鉴定为D级危房,经全体住户大会商定,决定将这几栋危房重建,但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
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提高居民参与拆除重建工作的积极性?芙蓉区以群众路线“入题”,推动思想“破冰”,按照“一家人,自家事,商量办”的总体思路,第一时间成立“农科家园A29-34栋自建安置房安全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从街道抽调一批精干力量,设立多个专班,采取“街道班子分组包栋、抽调街道社区精干力量配合组成工作小组”的形式,以“白+黑”、“5+2”的工作模式,逐门逐户对户主、租户开展政策宣传,详细收集、倾听居民意见建议,消解居民的不理解、反感、抵触,引导居民达成思想共识,精准助力纾困解难。
自拆除重建工作开展以来,工作专班多次与户主、租户深入交流,也多次赶赴长沙县、安沙等地进行学习,先后召开20余次全体住户及住户代表大会、90余次专项工作部署调度会议、全体党员大会,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宣传标语1000余张,进行大量宣传发动、政策宣讲,并及时组织户主开展房屋安全鉴定结果听证会、户型确认会60余次,修改设计图纸40余次,共同商定事宜,推进全体租户和户主达成一致、腾退搬离。
据悉,在过渡期间,每月每户还由政府给予1000元/平米的建房补助和1000元/月的租房过渡费。
“作为全程参与其中的一员,为了使居民主动清退租户、主动搬离、主动缴纳房款,我们不分白天黑夜与包栋成员上门做住户的思想工作、分析利弊。”专项小组相关负责人说,要展现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就要坚持做群众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放心上。
直击群众所想,分类施策打“组合拳”
目前,6栋新楼房已验收交房,街道社区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跑规划、增设计、加成本,按群众的愿望,加装电梯。
崭新的壁墙、新装的电梯、整洁的行道……农科家园由危房变新房,却仍有不少居民户主“为房而愁”。据悉,在涉及排危重建的原始住户中,有18户存在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再次建房费用;10户涉15套存在买卖关系的房屋,买卖双方存在纠纷。
面对这些问题,芙蓉区坚持“惠民生、解民忧、帮民困、暖民心”,多渠道、广范围、全方位解决居民问题。
对于建房款存在差额的居民,工作组积极引进投资主体,以一事一议形式,双向对接、量身定制,开通为民兜底“绿色通道”;针对存在纠纷的房屋买卖户,成立专班调解纠纷,上门探访沟通、收集诉求,搭建沟通平台,进行平等协商,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
拿着新房钥匙,住户刘女士心情别提多开心。“没想到人老了还能住这么好的房子。”刘女士说,危房拆除新建新房,住在里面更开心、更安心,新房加装了电梯,上下楼也更方便了,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此次危房新建工作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各相关单位协同联动、形成合力,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牢住房安全底线,实现了“忧居”变“优居”,让群众欢聚新家园,开启新生活。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张嘉倪
编辑:赵婧